翼城徐海红夫妇:用爱雕刻生命之花

2015-05-26 07:49: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徐海红夫妇收养残疾弃婴12年 

用爱雕刻生命之花

    临汾新闻网讯 12年前的3月28日,虽然已是阳春天气,可是对于翼城县西阎镇还是乍暖还寒,尤其是晚上,夜风刮起来,还是有点冷得生疼。可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一名刚出生的残疾婴儿,在刚刚出生的三天里,屡遭遗弃,露宿路边,最后被抛弃在堡子村的路边。

    当天上午,在此经过的堡子村村民上官改英,发现纸箱里的孩子命悬一线,深深刺痛了她的神经。和丈夫徐海红一合计,就抱回了这个孱弱的婴儿,尽管自己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女儿。

    此后,他们便多了一个儿子,也凭空多了一份负担。转眼12个寒暑,孩子从襁褓已入少年,徐海红夫妇默默地付出着,用大爱雕刻着孩子的生命之花。

    自出生的那天起,似乎就注定了这个孩子与众不同的命运。老天爷给了孩子一个病残的身躯、不幸的身世,也赐给了孩子一对仁爱的双亲,一个温暖的家。

    那天被抱回家的婴儿被冻得浑身发紫,声音已哭得沙哑,纸箱里孩子唯一遮身的小褥子也被屎尿弄得不成样子。在经过简单快速的清理之后,上官改英哭着把孩子抱到怀里,哭着给孩子喂热水,让丈夫给孩子买奶粉。连着几天几夜,她一直抱着弃婴,用母爱的体温救活了孩子的命,并且给他取了一个格外灿烂的小名——阳阳,一个随着父亲姓氏的大名——徐天成。

    在孩子逐渐变得和常人孩子脸色红润的时候,夫妇开始了针对孩子的“先天性脊椎裂”的求医之路。得知隆化镇北捍村的魏医生十里八乡有名,徐海红就把他接到自己的家,一住就是几个月,但是最终也没有把孩子后背腰部的那个气泡看好。

    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夫妇俩到处问医求药,想在孩子上学前治好他的病。他先后带着孩子去西安、太原、临近县市等等,到处都是他们的求医之处,只要打听得到,他们就能走到。阳阳4岁的时候在运城市新绛县人民医院,花了近20000元请北京301医院骨科专家做了手术,但是效果不明显,脊椎裂也没好转多少,大小便失禁也没解决掉。

    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以前的时候,除了几亩薄地之外,收入就要靠老徐在丧事上吹唢呐、拉二胡赚点小钱贴补家用。自从阳阳进家,买奶粉、用尿不湿、到处治病等等,老徐不仅花光了原有积蓄,还欠了许多债。他回忆说,当时娃喝的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一出来,吓得他们赶紧跑到临汾市里做检测。养活这个儿子比自己两个亲生女儿费劲的多,他一直无法自己走路,去哪儿背哪儿。

    多年来,阳阳的两个姐姐也时时刻刻关心着弟弟。在深圳工作的大姐多方联系到当地的天使妈妈基金会,让阳阳在2013年再次走上手术台。虽然病情好转了一点,但是他依然无法走路、无法扔掉日夜系在身上的尿壶。

    阳阳很聪明,反应又快。他断断续续穿着尿不湿上了两年学,认字也不少,一口普通话说的蛮标准,都是电视里学的。除了爸妈姐姐,两个小外甥是他最好的朋友。

    当我们问道:“阳阳,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我想有小朋友,陪着我玩。”

    “阳阳,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看书,学知识。”他稚嫩的话语扎的我们心痛。

    徐海红夫妇今年55岁了,看看轮椅上机灵的小阳阳,双双落泪。他们最大的愿望只希望儿子能够长大成人,自己能照顾自己。可就是这个简单的愿望对他们来说实现的系数微乎其微。

    说到阳阳的身体状况,“有没有想过放弃?”我们问道,这是人们经常问徐海红的一个问题。“没有想过放弃,咋放弃?他是个生命,扔了他,就是要了他的命啊,那是坏良心呀。”白发人对黑发人的希冀情感与痛苦往往是爆发式的,他们毫无征兆地哽咽颤抖起来,满是担忧。

    是啊,12年病残,大爱无言,他们就在这种担忧中生活着。为了孩子,他们一直默默地付出着,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钱、时间和精力,还有常人不敢承担的担当。 (宋榜娟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