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槌擂响鼓
——翼城县打造教育升级版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清华大学的老师来咱们翼城招生了!”连日来,唐尧大地捷报频传:2015年,翼城县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1618人,比上年增加136人。其中,600分以上28人。这一年,翼城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为全县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3年,该县就提出了“打造翼城教育升级版”的目标,即办学条件的升级、师资队伍的升级、教育质量的升级。两年过去了,翼城县教育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全县中小学基础设施水平大为改善,办学环境更加舒适,实现了夯基提质的升级;广大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敬业精神得到激发和提升,实现了值得肯定的升级;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茅,高考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振奋人心的升级。
值得思考的是,作为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的翼城县,如何实现由教育大县到教育强县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教育升级之路呢?
加大投入,让教育“富”起来
“教育上抢得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对翼城县教育事业来说,打造教育升级版,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翼城县委书记郭行杰对该县教育事业的定位和诠释。
翼城县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特别是近两年,该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先后研究制定了《翼城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年规划》《翼城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翼城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金优先保证。近年来,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翼城县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但在对教育的投入方面毫不吝啬,编制预算时,总是千方百计保证教育能列尽列、能多尽多,财政性教育经费都从未低过生产总值的4%,并且连续多年实现“三个增长”。一年来,县政府先后投资1739.7万元,启动翼城中学宿舍楼、餐厅新建工程;投资768.1万,实施县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配套工程;投资291万元,落实了3所村级幼儿园改扩建工程;投入339万元,完成了全县“校校通”网络工程,并对初中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进行了升级改造;争取省级资金819万元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音体美卫器材和“班班通”多媒体等进行补充配备,全县学校办学条件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困难优先解决。该县县委、县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第一时间研究讨论教育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发展面临的困难。县长杨春权自上任以来,主动主抓教育,并亲自担任县教育督导委员会主任,多次带领县四套班子成员深入一线现场办公。2014年,该县抓住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有利机遇,克服贷款多、工程大、时间紧等困难,按照“整体规划、一次到位”的思路,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规划投入7200余万元,全面铺开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工程。
强化师资,让教育“精”起来
笔者近日从翼城县教科局了解到,去年的全市“三名”工程表彰会上,该县有1所学校被评为市级名校、1名校长被评为名校长、9名教师被评为名师。连续多年,该县“三名”工程表彰中屡有斩获。可以说,争创“三名”活动在教育系统的广泛开展,为翼城教育插上了梦想启程的翅膀。
近5年来,该县先后为各学校招聘公办教师达486名,大部分都安排到山区农村学校任教。今年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90名,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狠抓师能培训。组织教育系统大力开展轮岗支教活动,对在同一学校任职任教6年以上校长、教师实行城乡学校轮岗交流,本学年共交流校长7人、交流教师69名。组织开展机关人员包校支教、音体美团队支教活动,先后有50余名机关人员、县直音体美学科带头人参加定点帮扶,有效促进了城乡优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协调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多次组织部分中、小学校长、中层领导、教师赴清华附中、河北衡水等外地名校观摩学习,聘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和名师来该县讲学指导,本学年累计举办骨干教师、幼儿教师、中小学校级领导、班主任、理化生实验员及国培项目等各类专题培训11期,参训人员达6000余人次。
2014年,是翼城县确定的“师德师风建设年”。一年来,该县通过考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签订《翼城县教师师德师风保证书》等方式,建立健全了教师队伍激励、约束和惩戒制度,相继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演讲”“最美教师评选”“综合素质评比”等系列活动,引导教师敬业奉献,争创一流,全年共涌现出了100余名师德标兵和最美教师,在年底表彰大会上进行了表彰。
狠抓质量,让教育“强”起来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育人质量是关键。翼城县紧紧抓住质量不放松,着力在多个方面争先创优。
事业发展争一流。学前教育发展上,该县每年定期对各类幼儿园进行清理整顿,同时大力兴建各类标准化幼儿园,先后建设了汇丰中心幼儿园及1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今年又确定了3所村级幼儿园建设项目,在全县初步实现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办学目标要求。义务教育发展上,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坚持阳光招生,均衡编班。按照“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逐校划定招生服务区,严格审核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资格,对全部新生公开进行电脑随机编班,并将招生编班工作全程向社会进行公布。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对学校设施、生源、师资进行全面整合,重组优化,根据在校学生数量,增加了生活服务教师编制,专门负责学生食堂管理。在职业教育发展上,创新办学模式,依靠专业优势吸引生源,拓展规模,在学生就业上积极推行产教结合、半工半读、订单培养等模式。2015年,投资170万元新建了职教中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和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实训室,进一步改善了实训环境,提高了职业教育的美誉度。2014年,该县创建学习型乡镇2个,学习型行政村20个。两个乡镇通过“创建学习型乡镇”省、市评估验收。
素质教育争一流。该县不断健全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在中小学实施校园文化创建工程,广泛开展了以“五个一”为载体、以“大课间”为内容的活动项目,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集德育、传统文化、体育、艺术为一体的文化特色。北关小学的花鼓多次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大厅,并参加了2014年的元宵晚会。西街小学机器人小团队连续多年参加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多次斩获奖项。桥上中心校花样跳绳在2015年全国跳绳比赛上,荣获山西省十人集体跳第一名的佳绩。
该县教科局局长赵大志表示:“翼城高考提振了士气,对翼城教育来说,这是自豪,也是动力,更是压力。但我也深信,这仅仅是开头,不是结尾,就像郭行杰书记说的那样,打造翼城教育升级版,我们才刚上路。”(侯军强 刘国强)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