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出新农民 共圆小康梦
——翼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前半年,翼城县首家无土栽培菜农大户陶利全在县农委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试种了2棚中心红二号功能型西瓜和10棚甜瓜。在他和农技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西瓜凭借受光面大,色泽均匀、脆甜爽口的优良品质提早上市。5月10日开园,以每个20元的价格销售一空,仅此一项就给陶利全带来了6万元纯收入。他说:“现在这12个棚又栽植了西红柿,预计今年的收入能突破50万元。”
像陶利全这样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现土里刨金的还有很多。两年多时间,翼城县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和引领带动型为主要内容,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挖掘新潜力,在培育方式上开辟新途径,在培育内容上谋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上获得新成效,以人的转变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变,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有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先进生产力的引领者、推动者。
以五结合为抓手创新培训模式
翼城平川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是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近年来,翼城县围绕粮、果、菜、畜、杂五大主导产业,以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为导向,把解决好农民问题作为核心,先后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同时,提出了“与农业产业相结合、与一村一品相结合、与农事农时相结合、与农民需求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田间实训相结合”的五结合,明确了通过培育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前景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从一种称谓变成一种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隆化镇北撖村曾经是翼城县农业生产条件最差的村之一,如今他们是远近闻名的全省苹果重点村。县果树中心负责人说:“我们充分利用了北撖村海拔高、温差大、光照足、无污染、无霜期长等特别适宜苹果生长的特点,对症下药,对冬剪、春剪、疏花、蔬果、套膜袋、套纸袋等实行订单式服务,对关键技术手把手地教,硬是把小苹果做成了大产业。目前翼城县苹果总面积突破了18万亩,总产值突破6亿元,带动2万多农民增收致富。”
像北撖村一样,翼城县通过新型农民培育,努力开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翼城模式”,在全县培育了一批苹果、核桃、蔬菜、草莓、西瓜、小杂粮等职业农民典型,涌现出“一村一品”专业村84个。
以五选准为核心创新主体模式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选择培训对象是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环节。翼城县坚持从源头上做文章,把初中以上文化、18—55周岁作为认定职业农民范围,把好第一道关口。以“选准农民技术指导员、选准种粮大户、选准农业科技示范户、选准家庭农场主、选准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五个选准为标杆,通过选好人、育好人、用好人,实现“点亮核心指导一盏灯,照亮农户一大片”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今年通过严格考核,淘汰了10名不合格技术指导员,取消了40户不规范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引起了不小震动。
南梁镇张言社村韩家兴是首批获得翼城县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的果农。他说:“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把他从‘土专家’变成了专业技术指导员。”通过认定后,县农委给他划出了服务区域,在管好自家8亩果园的同时,根据农时节令巡回指导南梁、中卫和桥上3个乡镇20多个村的果园,带动100多个示范户。
如今,在翼城县活跃着一大批通过新型农民培育资格认定的农民专家、科技示范户和合作社骨干成员。他们有的被聘请担任技术指导员,有的发挥示范效应积极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挑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大梁。全县也逐步构建起了“县有示范、乡有专家、村有能手”的新型技术服务网络。同时,通过创业培训、项目支持、金融服务、生产补贴等政策扶持,以专题讲座、经验传授、座谈研讨、现场观摩等方式,组织农民专家、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合作社骨干成员和农场主开展人才帮带创业活动,构建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适应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有效解决了“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目前,翼城县在村级选聘了农民技术指导员15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余户,认定种粮大户19个、家庭农场主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3595人,他们在林果经济、种植业、设施蔬菜农业等发挥着巨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辐射3.8万户农民掌握新技术、获得新技能、找到致富新门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
以政策扶持为突破创新服务模式
近两年,翼城县始终坚持向主导产业倾斜、向专业大户倾斜、向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倾斜、向专业能人倾斜的政策扶持模式。今年,新建设了3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启动了国家级水果出口示范区认证工作,继续抓好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争取回光伏扶贫发电项目,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精品项目建设。同时,今年共争取回省现代农业园区集中连片建设项目、2015年一县一业基地县发展资金等10个项目资金千万余元,惠及翼城县永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鑫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鑫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流转土地3000多亩,全部种植玉米、谷子和高粱等小杂粮作物。说到县上对种粮大户的支持力度,该合作社负责人马金虎告诉笔者:“土地流转回来后,从测土配方、种子、农药到技术服务,县农委的农艺师们隔三差五就到农场来悉心指导。”让马金虎高兴的还不止这些——今年县农委将鑫垚合作社纳入省级万亩玉米丰产方项目,免费提供的种子、地膜、化肥等农资让合作社节省资金20多万元。1600亩玉米预计亩产突破1500斤,实现了高产丰收。
今年,翼城县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个层次,在实现培训640名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力争年底培训农民达到1.5万人次以上。
让农民更有尊严,让农业更有活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正在翼城县6万农民中迸发强大的内生动力,推动翼城农业向园区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方向迈进。(李茁壮)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