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县 引领发展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力

2016-02-29 10:49: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2015年,翼城县委、县政府坚持正视困难、直面矛盾、克难攻坚,以环境优化保运行,以项目建设促转型,以大众创业激活力,全力引领新常态、培育新业态。

  坚持问题导向,创优发展环境。针对工业企业经营中的突出问题,该县始终把服务企业作为稳工业、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在继续落实“县级领导定点联系企业制度、地方与整合煤矿合作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政银企对接和供需对接、创优发展环境”等多项举措的基础上,严格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不折不扣落实省市企业减负60条、65条措施,并确定实施了全县55条减负措施,实行县级领导包联帮扶企业,确保了首旺、晋源、飞翔、永益等一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基本稳定;通过大力开展营销对接活动,积极帮助煤炭企业开拓市场,达成供煤意向100万吨,有效缓解了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首旺煤业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上缴税费近1亿元;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通过“送金融进企业”“助保贷”争取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搭建融资平台等措施,帮助企业争取资金3亿元。多措并举,有效稳定了全县经济运行的基本面,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狠抓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针对全县煤铁独大、产业低端的发展困境,该县按照“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要求,狠抓“六位一体”各环节工作,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围绕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狠抓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批产业转型项目推进取得突破,飞翔公司2万吨多缸体铸件项目投产运行;加快煤炭产业“六型转变”,下交、华泓煤矿通过竣工验收,堡子、石丘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晋煤晟泰煤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阳煤集团、京能集团合作的煤电化产业园区项目 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一期电厂项目已通过技术评审,完成了相关基础资料上报工作,该县和阳煤集团、京能集团协调联动,全力向上争取电厂项目路条,正在积极推进纳入国家和全省“十三五”电力发展规划,并全面启动了环评、安评、土地预审、水资源论证等前期工作,为项目获批和下一步落地开工争取主动。依托北京经易集团,将整合锻造园区和山西锻造厂优势资产,与盘活搁置多年的舜达锻造项目,引入新的投资和战略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园区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北京经易集团与舜达公司、山西锻造厂正式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山西锻造厂资产评估已经开始,项目整合、园区提升建设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将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转型的关键来抓,历山景区开发项目景点详勘已完成,详规、可研、环评进入评审阶段;四圣宫景点修缮工程基本竣工,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突出提质增效,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201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5.48万吨,较上年增产3%;坚持把规模集约、提质增效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突出连片、管护、增效三个关键环节,5个苹果园区和3个核桃园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县经济林总面积达到28万亩,其中苹果面积达到19.31万亩,总产量达到14.65万吨,总产值4.39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成功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被评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县拱棚园区达到2000亩,温室园区达到1000亩,新发展的1500亩春秋拱棚西瓜和设施蔬菜取得较好经济效益;昊依利5000头肉牛养殖、长峰3000头良种奶牛养殖、优质商品猪生猪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全面完工;大力扶持发展连翘产业,出台了发展连翘产业实施意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每亩补贴200元,全县农民种植热情持续高涨,新栽植面积已达到1万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46家,注册资金达4亿元,入社农户达到10780户;家庭农场达到39家,经营面积达到3368.96亩,现代农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神沟、翟庄、浇底、西村4个村的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即将完工投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进入测绘阶段,“三资”管理专项清理整治正在进行整改落实。同时,积极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规模化节水示范增效项目、浍河河道治理工程、小河口灌区节水改造续建工程扎实推进,基本农田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总投资1387.7万元的中卫吴寨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总投资900万元的王庄山底片6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农业提质增效的基础更加夯实。

  支持创业创新,激发市场活力。该县坚持把破解民营经济总量偏少、大众创业创新活力不足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以“三个突破”为抓手,扎实推进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清理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和工商登记前置项目,大幅降低公司注册门槛和创业成本,2015年全县新注册登记市场主体1825户,同比增长24.1%。其中,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3.3%;信息技术产业同比增长200%,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上,积极引导涉农电商发展,举办创业培训、技能培训81期,培育学员4000余人;引进村镇O2O电商平台“乐村淘”,发展村级电商体验店128家;成立了初级电商孵化基地,“汇农优品”“奇迹园”“黄小六”等县内电商平台初具规模,涉农电商从业队伍日益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农副产品网络销售额达5000万元,“互联网+农产品销售”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李茁壮)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