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长久以来,牡丹以其美艳绝尘、雍容富丽广受喜爱,被冠以“花王”雅号,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对象。在翼城县中卫乡西彰坡村张金清的牡丹园里,各种牡丹次第开放,姹紫嫣红,竞相斗艳。站在园中,扑面而来的花香令人陶醉,循香侧望,只见满园国色,连阡接陌,万绿丛中红、粉、黄、绿、白、蓝……一张张“美人脸”迎着微风在枝上轻颤,游人们不时用手机拍照留影,定格这美好的瞬间。
一个简单的鸭嘴帽,一个小马甲,一双黑布鞋,一身休闲装,朴实厚道的张金清正在忙着给各色牡丹进行标记、插牌,目的是让游人能够更多地了解牡丹的品种。
“这是美国的‘黄冠’,这是日本的‘花王’,这是法国的‘金阁’……”张金清一一向笔者介绍自己最新引进的宝贝。从种植开园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年头。在这7年里,张金清对牡丹栽植抱有浓浓兴趣,先后赴洛阳、甘肃等地参观学习,虚心求教,自掏腰包购回各地稀有名贵品种,截至目前,张金清四亩地的牡丹园,种植各类牡丹达200多个品种,仅今年就引进了“金至”“春柳”等堪称绝品、夺人眼球的十几个世界最优品种,可以说,每朵花生长的土壤中,都倾洒着张金清勤劳睿智的汗水。
随着老人的介绍,笔者游走在姹紫嫣红的牡丹丛中,突然一株硕大的红色牡丹映入眼帘,在争奇斗艳的万花丛中,这朵牡丹格外醒目。张金清介绍说,这就是从日本引进的“芳纪”品种牡丹,在牡丹园里,这种牡丹花只有两株,他费尽周折花了很高的价钱才从洛阳引进。像这样的稀世珍品他更是爱不释手,当花儿开的正艳时,有人欲出几倍的价钱想买他的这株珍品时,张金清婉言谢绝了。他说:“卖牡丹就像出嫁儿女一样,名贵的牡丹即便价格再高,我也不会随便卖,因为如果给卖了,大家都看不上了。”
“我要尽可能为家乡保留一部分精品。像这样的宝贝,我要在自家牡丹园里多保留几株!”张金清不无骄傲地说。“豆绿”牡丹是唯一纯正的绿色珍品,因色入青豆而得名。张金清向笔者讲起了这种牡丹的历史,原来这种牡丹在宋朝时称为‘欧家碧’,出自宋朝年间洛阳欧氏苗圃而得名。为得到这一珍品,张金清亲自到洛阳引进,他说:“这种牡丹我可是费心了,想买又怕买到假的,只好买来书籍自己钻研,然后细心甄别,才引进了这种珍品牡丹。”
“黄二乔”“雪山青松”“花镜”等一株株珍贵的牡丹无不倾注了张金清的辛勤付出,在他的牡丹园里,现如今就有200多个品种各色牡丹竞相斗艳。置身牡丹园中,只见两旁红的、白的、粉的牡丹花随风摆动,摇曳生姿。
“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这一花卉中的“国色天香”,正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如今,各色牡丹花竞相开放,每逢周末,张金清的牡丹园总是会吸引很多游人来这里享受闲暇时光。
(李成健)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