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环境 加强队伍 提升质量
翼城县扎实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对于翼城县教育事业来说,可以说是令人鼓舞的一年。该县中考成绩连续4年在我市夺魁;今年高考本科达线人数1765人,达线率达50.8%,再创历史新高。让翼城人津津乐道的还有,今年,翼城中学421班、422班学生全部达一本分数线。成绩的背后,是不辍的耕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翼城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始终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根本宗旨,以学前教育抓规范,以义务教育抓均衡,以高中教育抓品牌,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抓提升,着力推进教育均衡一体化、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管理精细化、学校发展特色化,全力打造翼城教育新名片,持续打造翼城教育“升级版”。
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该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目标,大力实施“党政一把手教育工程”,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教育工作格局,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解决了诸多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对教育工作给予精心指导和鼎力支持,县人大、县政协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多次对教育系统工作进行调研、监督和检查,广大代表和委员们积极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鼓劲助威。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县教科文化局坚持不断将工作重心下移,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更优质、更贴近的服务,认真开展了机关人员包校支教和“音体美”团队支教、走进社区宣传教育政策、关爱留守儿童和特教儿童等工作,累计为基层学校讲授示范课1800余节,参与教研活动1200余次,培训一线教师40余名,有力提升了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各乡(镇)、村和涉教职能部门也对教育工作给予了倾斜支持和帮助,多次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对学校安全卫生、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专项整治,为全县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教育资源配置日趋均衡。现如今,一座座建筑风格迥异的校园、一套套完善先进的教学设备都彰显着翼城教育追求卓越、崇尚先进、创办一流的办学理念。今年翼城县依然大手笔投入教育,积极推进重点工程,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4452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办公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器材、卫生保健等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设和补充配备,各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校园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队伍建设显著加强。教师的专业化技能是教育质量的源头活水。基于这一认识,该县教育系统始终以党建为着力点,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之以恒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三型”机关建设。大兴学习之风、节俭之风、和谐之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在系统内部营造了争先创优、拼搏奋进的良好氛围;积极完善校长选聘、教师任用、支教帮扶机制,不断加强对校长、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及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严格实行问责制和末位淘汰制,全年共交流教师105名,进一步强化了教育队伍建设、优化了教育队伍结构。同时广泛开展了包校支教、音体美支教、轮岗支教等活动,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提高了山区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先后组织多批校长、教师到北京、河北衡水、山东寿光、河南林州等地名校观摩先进经验,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和名师进行讲学指导,全年举办各类专题培训20余期,参训人员达1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该县始终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打造特色校园,逐步实现了一校一特色、校校有亮点的局面,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得到变革。县城北关小学课间操时间组织学生训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该县选送的节目《汉字汉字我爱你》和《尧乡鼓娃》分别被教育部评为一、二等奖;偏远山区学校 组织学生花样跳绳,去年两所学校参加全国跳绳联赛暨山西省大中小学生跳绳比赛,分别获得“十人集体跳”山西省第一名和华北赛区团体“表演跳”第五名。在山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上,该县代表临汾市参加,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山西分会场比赛中,获得了拔河比赛二等奖、五人制足球比赛三等奖、徒步穿越比赛一等奖、跳绳比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该县积极深化教育改革,整合优势教育资源,着力教育惠民,实现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学前教育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按照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5所村级幼儿园改扩建工程。不断加强对公办、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与指导,基本上杜绝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幼教秩序进一步规范,全县学前教育得到健康、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创新办学模式,不断加强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以专业优势吸引生源、拓展规模,进一步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人教育发展形势良好。全年共创建学习型乡镇1个、学习型行政村15个。配合农业部门、乡镇政府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及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900余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4万余人次,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教育惠民工程成效明显。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政策,切实做到了应免尽免。先后向3283名普通高中学生发放助学金1726万元、向5458名贫困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318.49万元、向2615名幼儿发放学前教育幼儿资助金130.76万元、向4312名大学生发放信用助学贷款2582.34万元,各类受益学生达15668人次。同时,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帮扶干部与甘泉村67名帮扶户逐一进行对接,发放扶贫款5000元等等,用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让全县学子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成果中得到实惠。(李成健)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