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1月20日农历腊月廿三,记者前往翼城县感受制作麻糖的传统工艺。
马建辈,今年52岁,翼城县芝麻糖制作传承人。他从17岁拜师学做芝麻糖始至今已有30余年,是翼城县远近闻名的能人。记者在这里见证了制作麻糖的全过程。
原料入锅熬成糖稀
作为这门技艺传承者,马建辈告诉记者,制作麻糖,看着容易实际上很难。先要把麦子培育生芽,而后将大米、糯米、麦芽等原料入锅煮熟、蒸软、熬成糖稀;当糖稀温度降至80℃左右时渐渐变软成胶状,技师要徒手抓起滚烫的胶糖像制作拉面一样反复拉长增加筋道;再将拉长至手指粗细的胶糖排列、切割成段,冷却后胶糖会变得坚硬酥脆,触手即断;此时再撒上温热的脱皮芝麻,麻糖即成功制成。
在热房里把糖饴进行拔糖
芝麻糖曾是几代人舌尖上的记忆,如今,由于手工制作产量不高、只能季节性生产等原因,芝麻糖也遭遇了市场萎缩和技艺传承难的尴尬。
如今,马建辈的师傅已近九旬,不能和他们一起做芝麻糖了。但马建辈仍和几个师兄弟坚持在作坊,延续着他们传统的手工艺。由于纯手工制作芝麻糖,工艺繁多,技术难度大,需精心操作、甘愿吃苦、耐得住性子,因此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
把做好的麻糖摆放整齐待冷却
马建辈和师兄弟,除务农外,都有自己的固定工作,但在一起做麻糖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他们的作坊一天能生产100斤左右麻糖,一斤售价15元,除去成本也剩不了几个钱。他们说:不为别的,不丢老手艺是我们的追求。”记者 张蕴强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