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县唐兴镇陵下村奎星楼文昌阁,始建于康熙九年(1670年),位于该村东南方。奎星楼东西门洞,东额匾嵌“奎星楼”,西额匾嵌“文昌阁”。传说,当时村东之园为纸,碑为墨,池为砚,唯无笔不能生花出仕,遂创建奎星楼为笔,自此文房四宝俱全。建筑此楼反映了当时村人崇文尚学之风。
该楼为砖石结构,楼基座为方形,八角攒顶,飞檐桃八角,角下垂风铃,外观两层而内分三层,外分两层东西设有拱形窗,三层四面设有天窗,顶部为木结构,八卦藻井,木梯至顶,总高17米。曾是通往长治潞城、晋城、阳城、沁水、翼城五县(即运城一带)盐运交通必经之路。由于年久失修,人为破坏,顶塌,墙裂。
据当地《村志》记载,1994年河北省唐县园林古建劳动服务处重修奎星楼。现阁内第一层塑有文昌神伏案坐像。文昌神一手持饱墨玉笔,一手捧科考仕子名册,正在慎重点榜,书案之前设有科举学子焚香祭祀的香案和蒲垫;第二层有国家一级画师郑怀宝先生所画“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李密挂角读书”孙敬头悬梁”朱买臣负薪读书”等历代学子勤奋读书的故事;第三层是碑刻题诗,分别是中国老年书法研究会会员杨维翰题诗“一楼壮大观,四宝展风流。预知古今事,且上奎星楼。”山西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李鸿有题诗“崇文美传奎星楼,年久蚀毁盛世修。晋韩路上添新景,桐封大地更风流。”临汾老年书法研究会理事刘桂棠题诗“染毫落纸情思深,岁移斗转楼复兴,探骊得株下海底,奎星展翅上月宫。”中国书法协会会员、翼城县老年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张长茂题诗“陵横拂烟霞,楼古气自华。风景这边好,文涛起百家。”八角攒顶内斗拱绘有“八仙”像。
“奎星”文昌”同一阁楼,是先祖对文化、文明的传导和希望。由于该村有史以来对文化、文艺、教育的重视,从元代以来人才辈出。奎星楼寄托了当地百姓“平安喜乐,福祚绵长”之意。
记者张蕴强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