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斯人已去,炽热余辉耀绵山

2017-07-19 11:01: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每每登上翼城绵山,眺望着满山翠绿的松柏,翼城县唐兴镇封壁村的村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苍老的身影,那个用生命最后14年时光保护绵山、开发绵山的大山守护者——李成发。

  退而不休 老有所为报桑梓

  封壁村因村后的翼城绵山似壁高耸,故以封壁为名。1985年,在当了近二十年封壁村党支部书记后,年逾五旬的老党员李成发光荣退休。

  李成发是个土生土长的封壁人,生于斯长于斯的他对这片黄土地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感。退休后,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李成发依旧没能停下忙碌的脚步,在村里办起了缫丝厂,而且还主动收留残疾人工作,并修建了房屋来安置来自四面八方的残疾人,帮助他们走上就业岗位、重拾生活信心。这一义举在当时影响很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余位残疾人慕名而来,在封壁村安家工作。德高业兴,很快缫丝厂发展步入正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残疾工人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还有三对残疾人在李成发的撮合下正式结为了夫妻,一时间在当地传为佳话。

  率先富裕起来的李成发总想着回馈家乡父老,觉着应该再做一些什么。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值旅游大潮席卷华夏大地。为了加快开发旅游市场,解放人们的思想,激活蕴藏在农村广阔天地的旅游资源,翼城县组织全县老村支书跨出国门去泰国考察旅游市场,李成发在内的8名老村支书有幸成行。这次异国之旅让李成发开阔了视野、大开了眼界,“我年纪大了,不干村支书了,但作为一个党员,我也不能闲着,还得给村里乡亲们再办点事。这次旅游让我大开眼界,看到外国人的山山水水能赚到钱,我就琢磨着效仿人家搞旅游,投资开发咱家门口的绵山,造福一方,也给子孙后代留点财富。”

  破釜沉舟 扎根绵山建家园

  翼城绵山林木繁茂苍翠,空气清新,风光独特。春秋时期,介子推和晋文公“割股奉君”“功不言禄”“背母隐居”“火烧绵山”等一系列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当时的绵山还没有开发保护,山上整日炮声隆隆,很多人在此炸山采石、烧灰打铁,山坡原有的苍翠松柏逐渐消失殆尽,美丽的绵山千疮百孔、遍体鳞伤,而且为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三月三庙会也一度中断。李成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独自上山保护这座历史名山。那时他的缫丝厂经营有方,赚了一大笔钱,儿女们都“进言”让他歇一歇:“劳苦了一辈子,该享享清福了。”然而,李成发是一个闲不住的老人,他说:“维护人民的利益就是维护党的利益,不能让他们毁了绵山。我的事业还没有完成,等把绵山旅游景点建好了再休息也不迟。”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1995年,已过花甲之年的李成发不顾5个子女及众亲属的极力劝阻,心往下一横,扛上铺盖卷带着老伴就上了绵山,在一个杂草丛生、破烂不堪的窑洞里“定居”了下来,开始了他的绵山保护开发大计。万事开头难,保护开发绵山可谓是从零做起,而且初期基本上就是李成发一个人在“战斗”。面临着数不尽的困难和艰难险阻,李成发没有退缩。他说干就干,先把年久失修的破窑洞重新翻修,然后又把院子里的杂草清理得干干净净,垒砌了院墙。没水吃,他就挑着担子去挑水;没有电,他千方百计从村子里接了根电线;没有菜,他抡起铁锹铲出了空地种上蔬菜……李成发把绵山当成了自己的家,不管是平常日子还是逢年过节,他都和老伴在这里度过。每逢春节,为了迁就执拗的父亲,5个儿女和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只得“翻山越岭”,上绵山陪老人过新年,这一迁就就是14年。

  14个寒来暑往,14年风雨兼程,14年中,李成发一门心思扑在绵山保护开发上,绵山上的一砖一瓦都饱含着他的辛勤汗水、一草一木见证了他的心血付出、一景一亭都倾注着他的无悔深情。慢慢地,绵山景区变得有模有样了:5万余株枣树芽嫁接在随处可见的酸枣刺上,让人难以落脚的酸枣刺变成了高大的枣树;上万株松树、塔柏等树木种了下去,把绵山点缀成绿色的天堂;绵山大门——南天门建起来了、一万多米的景区围墙竖起来了,炸山采石、烧灰打铁等行为得到彻底遏制;四条盘山路平整了,通往山顶的500余个石阶铺好了,绵山顶上的介公庙重新盖起来了……在这些累累硕果的背后,不仅饱含着 常人难以想像的辛勤劳动,更让人钦佩的是,他将办企业所赚的233万元也全部投入到绵山建设中,没有给子孙留下一分一毫。

  鞠躬尽瘁 倾尽丹心终无悔

  绵山的改变,附近村民看得真切,当地政府也分外支持,李成发保护开发绵山的事迹传开来,感动了无数人。每逢植树节,翼城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干部群众来绵山植树播绿;树多了,容易发生火灾,封壁村村民自告奋勇义务护山防火;附近的企业也纷纷伸出援手,出钱资助绵山保护开发……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全县上下的关心支持下,绵山的开发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8年,身体佝偻、脸色蜡黄的李成发被子女们强行送进了医院检查治疗,告别了他14年未曾远离的绵山。由于常年劳累再加上治疗不及时,李成发的胃炎发展成了胃癌,而且已是胃癌晚期,医生早已回天乏术。

  病魔无情,当年的秋冬之际,病重的李成发依旧眷恋的还是他的绵山、念念不忘的还是开发保护绵山那未尽的事业。“一定要再看绵山一眼!”李成发给子女们说。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在通往绵山蜿蜒的山路上,儿女们开车载着他。李成发望着车窗外走过的每一寸热土,亲手种植的每一棵松柏树,泪眼模糊。车辆行驶到绵山上,他颤颤巍巍地说:“我死后,你们要将我火化,把我的骨灰撒在绵山的山坡上,让我永远守着绵山,看着绵山变化。”没多久,李成发在绵山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守护了一辈子的大山,享年76岁。

  斯人已去九载,而今,每年翼城绵山三月三庙会热闹非凡,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祭拜介子推,游绵山的人渐渐多起来了,山脚下又唱起了大戏,“忠、孝、礼、义”文化在这里得以弘扬,古老的绵山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历史将会永远铭记,曾经有一个年逾六旬的老党员,用生命最后14年的光辉照亮了绵山这座历史名山!记者 王德政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