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孙家自然村:向你诉说往日辉煌

2017-11-27 20:51: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通往翼城历山景区盘山公路上,有一条通往孙家村、刘家村的乡村公路。在乡村公路的左手边有一个自然村,当地人称为孙家。

    一座古老的清代建筑,坐北朝南,背靠翔山,三进古院遗址清晰可辨,倍显清高与孤独。

    孙家村的后裔孙凌老人介绍:“那是孙家最古老的房子,也称老北房,建于清康熙年间。”这是一座悬山顶、二架梁、五檩、进深四椽、面阔三间的四梁八柱古建筑。房子中檩上“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孙景元”等字样依稀可辩。在老北房南有一排石磨窑洞,院子里还有一坐东向西的瓦房,中檩上写着“大清道光二十三年七月(公元1843年)”的字迹。这座西房的建筑模式与北房一样。由于常年无人居住,古建筑的门窗不知所踪。三进院遗址杂草丛生更显荒凉。而那敞口的石窑洞面向北方观望世道的变迁。

    “老北房现在的权益人是孙怀斌,他在西安,有个儿子叫孙铭。”孙凌介绍,孙铭在2017年清明时节,带着女儿回到孙家村寻根问祖。

    据了解,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岁月,由尤太忠将军领导的太岳军区17团曾在孙家村住过3年,与孙家村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孙家村人跟着将军走南闯北,因而孙家村的后人在外的比留守的人要多许多。这也是孙家大院衰落的原因之一。

    时下,孙家自然村隶属翼城南梁镇南岭行政村。早先因这个村的人都姓孙,也就称为孙家。孙凌老人说,古时孙家村叫庄柏峪村,孙家村十世祖孙继鲁(长子)、孙继爱(次子)兄弟由南常村迁居到庄柏峪,开创新业,繁衍至今。

    从南常村孙家十五世祖孙灿于大清乾隆五十一年在南常重修的孙家家谱和孙家祖坟石碑记载可看到孙家村的发展脉络。孙家村孙景元墓碑记载:八世祖孙文肙与南常分支。”这说明孙家的先祖孙景元要比南常的“孙灿”辈分大,孙家村十世祖孙继鲁(长子)、孙继爱(次子)两兄弟的辈分也比孙灿大。但年龄却没有“孙灿”大。据家谱记载,孙灿,自仲明,号朗亭,系南马里,二甲,军籍。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孙灿参加过武殿试(亦称廷试),且获取武进士之名。

    记者王隰斌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