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空气中弥漫着草木香,柳条满地散落,没有一台机械、没有一张办公桌、没有一支笔一张纸,把这里称之为“办公室”甚至有些牵强。“你别看这屋里简单,我们几个可是说着笑着就把活儿干了、钱挣了,美得很。”11月29日,在翼城县宁杞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一间办公室里,中卫乡人望村村民郭玉枝一边用柳枝编着花篮,一边对记者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笑脸上。
在这家公司,像郭玉枝一样的人还有不少,通过柳编技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把一捆捆柳条变成了一件件家具、工艺品等。在隔壁办公室,记者见到了公司的三位创始人杨鹏飞、韩峰和石磊,三个大男人怎么会对这样的手工艺品感兴趣呢?这还得说到他们的“乡情”“乡念”。
“我们三个从小一起长大,大学毕业后各自都在外面闯荡了几年,但总感觉人飘着,总想回家,可能比较恋家吧。”杨鹏飞说,“回乡之后,我们就想着看能做点啥,毕竟我们三个人也算是村里的‘高材生’,父老乡亲都看着呢。”发展什么既能为自己谋生计也能为家乡百姓做贡献呢?三个年轻人开始了摸索。“柳编是一项历史比较久远的手工艺,老一辈坐在大门下编着柳条的画面我都还记得。”韩峰介绍说:“柳编作品其实可以很有艺术性、地方性,根据我们的经验和认知,这种个性化的产品应该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确定方向后,每天早上一醒来,三个人就分头去村子里转,碰到年纪稍大一点的长辈就会上前打听会不会柳编、知不知道谁的柳编技术好,然后挨家挨户去“讨教”。公司成立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就聘请了5位高级技师,技术上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营销对我们来说其实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大家都是第一次创业,没经验。”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一个电话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杨鹏飞回忆说:“县里有个人才库,得知我们回乡创业,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主动给我们打电话,邀请我们参加培训,当时觉得特别暖心,真是雪中送炭呀!”
这次培训是县人社局组织开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财务税收、经营管理、公共关系、经营策略等,这些实用知识和技能技巧为公司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培训过程中,县人社局给我们介绍了县里一些做电商的朋友,对外线上销售的渠道就通畅了。目前我们已经和山东临沂一家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现在就缺人。”杨鹏飞说公司主要招收本地失业人员、农村贫困户以及就业困难人群,会对这些人进行免费柳编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学员可领取原材料,在厂或在家编织,公司定期回收产品。“在家里就能完成工作,帮助老百姓灵活就业,顾家的同时还能创收,一举多得。”杨鹏飞掩饰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下一步,公司计划把翼城旅游资源文化遗产和柳编相结合,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让翼城的文化也能跟着自己的产品走出去。”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