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南唐乡:小樱桃做成“大文章”

2019-06-19 08:54: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翼城县南唐乡围绕“农业特色乡”建设这一主线,大力发展露天樱桃、大棚樱桃等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在露天樱桃集中上市的时节,笔者走进南唐乡一探樱桃产业。

  特色种植探富路

  仲夏时节,步入凡店村百亩樱桃园,笔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杨晓艳,只见七八个人正在将刚刚采摘的樱桃进行分类包装。“我家的樱桃是露天的,10天前陆续成熟,这几天,每天要发出1000余公斤。”说起自家的樱桃园,杨晓艳乐开了花。

  2012年,杨晓艳和丈夫跟随乡里组织的参观团外出学习特色农业,看到绛县等地的樱桃种植收益非常可观,两口子动了心。回来后,两人一合计,拿出多年经商的积蓄,在村里承包了150亩土地,开始种樱桃。2015年,精心照料的樱桃即将进入挂果期,他们又注册了翼城县田生金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大干一场。没料到,2018年一场倒春寒,让辛辛苦苦栽植了五六年的樱桃树颗粒无收。“眼看着就要见效益了,却遭受了这样一击,当时真的是欲哭无泪。”杨晓艳说,这场冻灾也给他们提了个醒儿,两口子一琢磨,大棚樱桃虽然投资大了点,但是成熟早、价钱好,咋算都划算。“今年我们计划建大棚,为樱桃‘保驾护航’。”目前,杨晓艳樱桃园有60亩挂果,一天销售1000公斤,日收入在2万元以上,预计今年将有60余万元收入。杨晓艳说:“现在的樱桃已经形成规模,只要舍得投入,加强管理,一定会有更好的收益。”

  规模种植“田生金”

  下阳村自2009年开始种植樱桃,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已经达到1400余亩,其中700余亩挂果。樱桃已经成为下阳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下阳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樱桃村。

  在下阳村董振湖的樱桃地里,老两口正忙着采摘成熟的樱桃,见到笔者到来,热情地邀请笔者尝尝他家的樱桃,“要不是这些樱桃,我们家现在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呢。”

  2000年,董振湖的小儿子在外打工时不慎受伤,高位截瘫,这让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陷入了困境,2016年他家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要强的董振湖心里燃起了脱贫的火,他看到大家种植樱桃收益可观,可是没钱投资怎么办?正当他发愁时,村里伸出了援手,为他提供樱桃苗木,教他管理技术,帮他走出了困境。

  2018年,董振湖靠着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今年,他们家还被确定为樱桃种植信用户,能享受到低息贷款,“贷款下来后,我也建3亩大棚,好好管理,提高樱桃的品质,价钱自然就上去了。”脱贫后的董振湖对今后的生活信心满满。作为村里的帮扶户,董振湖没想到通过种植樱桃,能让自己摆脱贫困。通过樱桃产业发展,下阳村越来越多的人鼓起了腰包。

  大棚种植增效益

  种植户孙长有去年建起了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樱桃大棚,笔者见他时,他正在园内取土送往外地,请专家测土、配方,为樱桃园下好“月子肥”。采用大棚种植技术,让孙长有的樱桃早早就销售一空,收入达到10万余元。尝到甜头的孙长有说,“樱桃全部售完之后,就是管理的关键时期,要修整果树、浇水、施肥,为来年丰收打好基础。”

  孙长有家有3亩大棚樱桃,还有6亩露天樱桃,有红灯、美早、萨米特等8个品种。在农田里摸爬滚打多年,他深知要想从农田里获利,就必须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种出高质量的农产品,还要抢鲜上市,才能赶上好行情。“每年从1月开始到5月底的这段时间是最忙的,几乎每天24个小时都在棚里待着,随时关注棚内的温度。”没日没夜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喜人收入,今年他家仅3亩大棚樱桃的收入就有10万余元。像孙长有这样年收入十几万的种植户在下阳村还有很多,如今下阳村家家户户种樱桃,樱桃树已经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近年来,南唐乡把樱桃生产当作增收富农的主导产业来抓,积极为村民提供各项服务,请专家来村里培训,带村民外出学习,建立技术交流微信群,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他们支持。今年,为了预防自然灾害给农户带来损失,南唐乡鼓励村民建大棚,上自动化控温技术,并积极解决他们贷款难题,与邮政储蓄银行对接把下阳村定为信用村,让村民在享受低息的情况下便捷贷款,发展樱桃产业。

  谈到村里下一步发展方向,下阳村党支部书记刘国民说:“今年3月份,经过与邮政储蓄银行对接协调,已评定樱桃种植户33户为信用户,协调贷款500余万元,可新建樱桃大棚33座。预计到明年,下阳村的大棚樱桃将翻开新篇章,村民的收入将驶入快车道。”(常锦华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