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中打造山区名校
——记“市级名校”永和县第二中学
临汾新闻网讯 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勤奋好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多年来,永和县第二中学始终坚持“创新管理,深化课改,转变服务,更新设施,提升质量”这一工作思路,围绕打造名校这一工作目标,坚持“四种”做法,即在管理上做文章,做到管理育人;在教学上要效益,做到教书育人;在服务中谋发展,做到服务育人;在设施上求更新,做到环境育人。
重管理不拼生源拼师资
七年前,永和的家长们开始了疯狂的“外出择校热”,为了孩子上名校,不惜跋涉千里,勒紧“裤带”,有的甚至债台高筑,永和教育发展前景暗淡。二中,成为家长心目中“弱校”的代名词。2008年9月,面对教育的“低谷”和家长的不信任,永和县第二中学高瞻远瞩,立足农村山区实际,提出“打造特色山区名校”的目标。
“生源质量没办法拼,那就拼师资。”先从领导班子建设抓起,该校现有校级领导6人、中层领导10人。校级领导有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组织协调各部门对学校实行有效 的管理,成效显著。学校规定,领导班子,除了校长、副校长,人人都要代课,有的甚至还兼班主任。只要不出差,他们就坚持听课评课,在荣誉面前互相谦让,把“年度考核优秀”的机会以及市县级荣誉,全部让给了一线的优秀教师。
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学历进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加强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业务培养力度。加大校本研修力度,结合学习杜郎口等名校的教育教学经验,逐步摸索出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比实验显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每学年都人人签订工作承诺书,杜绝乱收费、乱订资料、有偿家教、乱办班等不良现象,教师的师德表现被量化计入学年末教师考评。
维护好每一位师生的权益
为了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学校工会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入了解每位教职工的情况,及时反映校情民意,关心教职工生活,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关怀,把教职工的福利待遇落到实处,使广大教职工能积极地、创造性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 去。
做好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严格控制学生的流失。根据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按程序、按步骤将补助款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该校为贫困生发放生活补助,帮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用于奖励优秀贫困生的助学金,每个学期发放约12万元。
把师生安全作为重中之重,通过法律教育报告、安全知识专题讲座、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召开家长会、举行安全避险演练等多种方式,对师生进行人身安全、卫生保健、财产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等安全知识教育,确保师生在校期间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有心理咨询老师,对心理不健康的、网络痴迷的、学习困难的、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疏导教育。
德育教育同步发展
升国旗仪式,是让学生时刻牢记使命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学雷锋日的系列活动,告诉学生为人民服务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案例剖析会,让学生引以为鉴,知荣辱,明善恶,摆正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中华美德,传递校园正能量”演讲比赛,讲身边的故事,让传承中华美德化为学生行动;“诵读国学经典”读书活动,让校园充满了琅琅书声;别具特色的师生互动,更是将尊师和感恩教育融入学生血液中。
该校以集体备课为中心,开展“四步式教学”、“校本展示”、“综合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多元教育模式。让教学、活动、展示有机结合,多元教学,多元评价,让学生潜能崭露头角,让山区学生找到自信,更让每个学生获得了尊重、认可,学会做人,学会放大自身的优点。该校成为全县课改的一面旗帜。
2008年9月,该校从“全面发展,人文见长”教育哲学出发,几年来,该校已基本形成品德修身类、学科拓展类、兴趣特长类的校本课程结构。一百多位教师结合学生需求与自身个性特长,开发出了30多种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需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座山区学校,永和县第二中学永远坚持在打造山区特色名校的路上……
记者 侯映坤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