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科技扶贫让枣香甜醉了黄河畔上黄河人

2015-10-26 10:13: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枣香沉醉黄河畔

——永和县科技扶贫助推枣农增收增效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秋天的黄河岸畔,是一年中最迷人的季节,行走在黄绿相间的山梁上,空气中散发着浓浓的枣香,远远望去,那星星点点随风跳动的红色小亮点,预示着丰收的希望。黄河岸畔永和县的红枣历来以皮薄、肉厚、核小、味美而著称。然而前几年的绵绵秋雨让永和枣农饱受“红枣裂果霉烂”之苦,几近绝收。从2014年山西省农科院的专家,走进永和实施“院县科技扶贫”以来,使永和红枣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护模式,成为永和优势最为突出、特色最为鲜明、市场前景最为广阔的富民产业。

    依靠科技观念新

    在这片以黄色为主色调的山峁上,受地域环境的影响,红枣的收成靠的是天,农户们依靠辈辈相传留高枝、剪旁枝的传统经验栽植枣树,可以勉强维持生计。2013年山西省农科院将永和县确定为省内唯一的“院县科技扶贫示范县”,建立了“院县科技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实施“科技富民331工程”。省农科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在永和县生根开花结果,同时也形成了一套务实、高效的服务“三农”新机制。省农科院组织园艺所、果树所、隰县试验站3个研究所的专家,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打石腰乡河浍里村56岁的贾成春成了村里接受新技术的第一人。据他介绍说,农科院专家经过实地勘察,让剪高枝、拉旁枝,河浍里村世世代代种植枣树、滩枣远近闻名,大家都心生质疑,老辈的方法还不如喝墨水的专家?可他想,以前收成好不好靠天,遇到病虫害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现在专家都进了咱地里,行不行,试试呗!在专家的指导下学会了拉枝、套袋、叶面施肥等技术。2014年在全县枣树坐果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获得了丰产,30亩枣园收获了近3000公斤红枣,与其他农户的颗粒无收形成鲜明的对比,产量虽不能与正常年景相比,但枣树的抗灾抗害能力以及红枣品质有了很大的提升。其他农户看到这些变化,今年开春也主动找到农科院的专家,对枣树进行实地施肥、剪枝,零距离地接受专家们的帮扶。走到枣林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枣树,树上那一串串红色星点,成为枣农脸上美丽的点缀。

    科技扶贫富群众

    近年来,永和县一直把农民脱贫致富作为全县的首要任务来抓,全力实施“林果富民、生态立县”战略,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紧紧抓住省农科院把永和县确定为省内唯一的“院县科技扶贫示范县”这一机遇,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科技计划、示范应用工程的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实施“科技富民”行动。省农科院将永和确定为红枣科技研发、示范推广、农民培训三大基地,实施“万亩红枣科技管护工程”,对红枣主产区1.4万亩红枣采取修剪、拉枝、涂白等科学措施进行管理,先后在打石腰乡河浍里村建立了4个科研实验基地,分别开展老枣树更新复壮、中幼树高接换优、新品种实验推广和防裂果问题的试验研究。在更新复壮方面,抓住红枣树春季修剪环节,对老枣树进行剪枝矮化定型;在高接换优方面,中幼枣树在修剪定型的基础上,通过嫁接换优,促进品种改良,换优品种是农科院选育的晚熟抗裂果品种晋抗裂1号、晋抗裂2号;在新品种推广方面,建立新品种试验基地,引进了适合在永和生长的红枣品种,引进品种为中熟鲜食品种―宫枣和晚熟的兼用品种―芒果冬枣;在防裂果方面,在南庄乡贺家洼村、刘家圪崂村各建设了一处防裂果试验基地并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红枣多果套袋集成防裂技术试验示范;二是红枣提早成熟防裂技术试验示范;三是遮雨棚防裂技术试验示范。通过以上措施,试验基地内的红枣裂果率被控制在10%以下,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县还吸收各级专家、乡土人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成立了“永和县红枣产业协会”,并在红枣主产区的乡镇分别成立乡级红枣产业协会。依托产业协会,开通科技服务“直通车”。印制专家与种植大户的《通讯录》,枣农可直接与专家沟通交流,实现了枣农向农科专家、永和“土专家”科技咨询的“零距离”;明确科技包联“责任田”。农科院专家、乡土人才在科技服务中实行“责任田”挂牌包联机制,全年上门服务,跟踪管理;实现枣农管理的“网格化”。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培训、市场、营销、灾害预警、病虫害防控等信息得以快捷有序地发布,促进了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的规范化、系统化。

    院县合作助腾飞

    通过实施“院县合作”机制,永和县农业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农民也尝到了甜头。64岁的李培福是永和县打石腰乡河浍里村的村民,他们家种植了30多亩枣树,其中有3亩进入了“千亩示范园区”,红枣的价格分成了三个类。“今年,我家进入示范点的红枣能卖到25元至30元每斤,二类的也能卖10元至15元,第三类也就是一些个头比较小的枣子,价格当然也最便宜,卖2块钱一斤。如果按照以往的价格来算,一斤能卖到15元就算好的了,按照今年枣树的管理和技术的运用,今年价格估计会翻倍。”

    在谈到以后的产业发展时,该县林业局局长贺福平信心十足,“目前,全县有干果经济林38万亩,其中枣树面积25万亩750万株,正常年景红枣总产量2250万公斤,林果业已成为全县的富民产业,未来几年,我们还要把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在旅游景点沿线,大面积推广建设科技示范园,在景点村建设红枣四季采摘园、老枣树更新复壮观光园等,与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在加大科技管护力度的同时,大面积林下种植油菜,不仅成为乾坤湾旅游景区的新亮点,也带动了永和经济稳步快速发展。” 任军锋 马秀红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