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县奇奇里村“第一书记”帮农卖枣3700公斤

2016-01-08 10:55: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最近召开的全市首届知名文化品牌节展会上,一位皮肤枣红的山村汉子笑了,4天时间近2000公斤红枣倾销一空,实实在在地赚了一把。不对,应该是实实在在地帮助村里的枣农赚了一把。

  2015年12月24日,天寒地冻,即便是全市首届知名文化品牌节展会当天火爆开幕,也没能为平阳大地增加一丝暖意。在展会内,一个“我帮枣农卖红枣”的露天摊位,却总是能吸引住一些裹紧外套的观展市民。

  除了高亢的叫卖声,更引人的是展桌前披着锦带的三个红脸汉子。“颠倒了,锦带披颠倒了,快换……”分别披着“第一书记”与“村官”锦带的两位青年冲着另一个“村支书”喊道。

  话音还没落,恰好有几名参展市民走过,“第一书记”马上转身手捧大枣迎了上去,“你好,我这是正宗的永和红枣,7块钱一斤”,“没有任何加工,自然风干,水份特大、特甜。”

  旁边的“村支书”有些缄言,急忙将锦带挂好后,仍低着头继续搬着箱子,并从箱内拿出一袋一袋红枣摆放在展台上。“村官”则手拿小本,记着写着,分工很细,有时也上前搭句话或搭把手。

  展桌上摆着土色的竹篮,内盛带有星点泥土的红枣,再上面是“欢迎品尝”“虽然很丑,但我很好吃”的标签。附近干净的空地上码放着整齐的纸箱,最上层打开的纸箱内露出了一袋袋塑封好的红枣,每个袋里还装有一张白红色的名片——奇奇里村“第一书记”郭若桥。

  2015年8月,郭若桥被市委组织部下派到永和县阁底乡奇奇里村担任“第一书记”。该村地处偏远山区,村民以种植枣树为主要经济来源,而2015年年末红枣严重滞销,村民个个满面愁容。熟知村民现状之后,郭若桥便暗下决心要帮助村民把枣卖出去。

  “卖红枣、找销路,找销路、卖红枣……”就在郭若桥绞尽脑汁苦想时,他不经意地发现了朋友圈转发全市举办首届知名文化品牌节展会的消息,立刻与村党支部书记郭记贵、村官郭强交流了“练地摊”的想法,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收枣、选枣、装枣、出发。郭若桥第一次带着村“两委”班子,第一次揣着村民期待,第一次抱着不成功不回头的决心,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练摊。“当时,心中压力真大。”郭若桥如是说。也正是顶着这种压力,他们进了展会,编了“小标语”,印了横幅,买了塑封袋,展会开始两个小时就卖出500斤红枣。

  “当时真是信心倍增,就想着怎么能再多卖一袋、怎么能多卖一箱,怎么能把枣农的枣全卖出去。”2015年12月26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我帮枣农卖红枣”摊位前,依旧是攒动的人流、依旧是高亢的叫卖,只是天气有些转暖。郭若桥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卖出3700斤了,郭记贵支书又回去拉枣了。”展会结束了,订单却纷纷而来,奇奇里村村民又销售出2000公斤红枣……

  记者 王晓娜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