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四大战略”推进富民强县

2016-05-16 09:22: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连日来,在沿黄红枣主产区,省农科院在永和继续实施“院县科技合作”战略,专家马光跃、杨俊强对枣树科学修剪、施肥,对枣农进行实地指导、培训;在交口—阁底旅游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工地,工人们加紧施工,确保按时通车。今年,永和县继续实施林果富民、生态立县,转型发展、工业强县,文化引领、旅游兴县,以德为先、依法治县“四大战略”,抓好项目建设、优势农业、能源开发、特色旅游、城镇建设、基础设施、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八项重点,投资14.05亿元,重点实施60个项目。

  落实精准扶贫,奋力加快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该县着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为“十三五”末实现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重点实施“八大扶贫工程”:一是产业扶贫工程。围绕“一村一品”的发展要求,扶持贫困村发展有机玉米、白皮葱、中药材、糯玉米、酸枣等特色种植,重点建设1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建设百亩林下作物套种示范基地,发展林下养鹅、散养鸡等特色养殖,打造生态养殖、果畜循环新模式。二是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完成1000口人的移民搬迁任务。坚持搬迁与发展“两手抓”,实施精准扶贫千人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等项目,扶持贫困户、搬迁户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完成中药材种植2224亩。三是光伏扶贫工程。建设12座100千瓦的地面光伏电站,加快电网改造、并网运行工作,确保群众早日受益。四是电商扶贫工程。建设15个农村电商工作站,力争5年内实现全覆盖,使全县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开拓大市场、培育新品牌。五是金融扶贫工程。继续实施面向贫困农户的“富民贷”和面向贫困地区企业及项目的“强农贷”。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投入5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信贷贴息全覆盖。六是旅游扶贫工程。扶持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实施东征村、阴德河农家乐改造项目,新发展“农家乐”30家。围绕打造双锁山休闲旅游观光线路,对前龙石腰村、侯家庄村进行旅游扶贫开发。七是教育扶贫工程。高考达二本线以上大学生、高中等职业教育贫困生救助实现全覆盖。八是科技扶贫工程。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培训人数2000人以上。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群众就业增收、就地脱贫。

  提速产业升级,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壮大优势农业。该县坚持集中连片发展与农户自行栽植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经济林,栽植优质核桃8686亩;深化与省农科院的“院县科技战略合作”关系,在河浍里、刘家圪崂、阴德河建设红枣科技示范园,探索红枣防裂果、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在阁西垣建设7个水果采摘园。实施乡镇千亩、村委百亩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完成经济林管护2万亩。全力开展省级地理标志保护品牌申报工作,打响“永和乾坤湾红枣”品牌;启动优势农产品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申请认证工作,打造核桃、杂粮、土鸡蛋等农特产品新品牌。坚持走深加工、精加工的路子,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美特好龙头企业实施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改造项目,新上红枣深加工生产线,开发枣片、枣饲料等新产品,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培育新型工业。围绕全省加快发展天然气新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以招商引资、发展下游产品为重点,走园区化、规模化、循环化的路子,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中海沃邦公司投资3亿元,完成6口水平井钻探、15口井的试采与投产、集气站建设、铺设打石腰至赵家垣18口井17公里的天然气管道;中石油公司投资2亿元,完成25口井的勘探开发和集气站建设。天然气产能力争突破10亿方。推动加工转化利用。投资8000万元,启动年产能为20万方的CNG加气母站建设。投资1亿元,实施官庄110千伏变电站建设。

  开发特色旅游。全面推进“百里黄河湾旅游经济园区”建设。编制《永和县旅游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规。完成白家山、于家咀游客接待中心及步行道、停车场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完成交口—阁底13公里旅游路升级改造,完成东征—阴德河、阴德河观景台—阴德河旅游景区公路、西后峪—奇奇里共30公里旅游路建设,逐步形成旅游景区小循环;实施红军泉景区亮化项目,进一步优化景区环境,为乾坤湾景区再添新亮点。继续与上海文创联盟、北京兆通置业集团等一些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深入洽谈,寻求合作,努力推动该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对外宣传推介。依托央视等主流媒体,以“红色文化、黄河风情、绿色生态”为主题,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加大“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力度。按照“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发展模式,努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开展全民“创卫”,致力优化人居环境。该县大力开展“创卫强基年”活动,制定《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加快城市建设。投资1.5亿元,重点实施十大城建工程。新建永红大桥,对永红大桥南端进行拓宽改造,实施燃气集中供热扩容项目,完成河口至龙吞泉2.7公里污水管网铺设,对城区主要巷道进行亮化,改造城东路南段排水管网,完成天眼二期建设任务,启动药家湾南段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对城区主要道路沿线建筑外立面进行整治改造,实施创卫综合配套建设项目。加强城市管理。健全制度管理城市,制定出台《创卫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用严格的制度规范城市管理。加强城市综合执法,组建城市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巡逻管控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市容环境、损毁公共设施、违章违规建设等行为,确保市容整洁、管理有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开展“创卫”工作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课堂宣传教育活动,对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引导群众共同维护良好城市形象。建设美丽乡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大力实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乡村清洁、宜居示范“四大工程”。

  推进园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金、集中连片、打造精品的原则,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投资4908万元,完善芝河源头生态精品农业园区建设。投资352万元,完善桑壁综合农业园区建设。投资3216.5万元,完善阁西垣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实施阁西垣沿黄泵站提水工程、特色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辛角垣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为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奠定基础。推进造林绿化。按照适地适树、因势造景的原则,大力实施以三北防护林建设、三北退化林分改造工程为重点的造林绿化工程。着力打造一条集生态保护、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精品绿化带。推进环境治理。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的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政策,强化排放管理,确保烟尘、污水等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监察和环保执法检查,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确保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加强社会保障,倾力提升幸福指数。实施教育提质工程。改善教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项目,完成城关二小和桑壁中心校教辅楼续建工程。实施教育信息化三期建设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加强教学管理,认真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扎实开展“三名”工程创建活动。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确保全县农民参合率达95%以上。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新医院综合大楼,切实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水平。深化计生管理服务改革,扎实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文化繁荣工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亿元的文体活动中心项目。积极组织消夏晚会、广场舞培训、篮球赛及文艺下乡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编撰出版《院落文化》《永和民歌》系列文化丛书。实施社保惠民工程。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切实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加快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完成养老院、光荣院扫尾工程,确保年内投入使用。开展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下岗职工创业培训,提高群众就业创业能力。

  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构建平安永和。该县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围绕“平安永和”建设,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完善安全检查全留痕、安全专家会诊制度,采用“四不两直”以及明察暗访等方式,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面加强非煤矿山、道路交通、食品药品、民爆物品、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建筑施工、森林防火、天然气开发利用、旅游景区等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推进社会治理。围绕“法治永和”建设,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刘勇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