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富民产业现活力

2017-06-16 10:09: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还是县里的政策好,光伏发电进入石家湾村,让我们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进永和县阁底乡石家湾,就有村民兴奋地对笔者说光伏发电的好处。走入石家湾村,光伏发电太阳电池板密密麻麻铺在每间房子的屋顶上,像是一块块透明玻璃,正带领村民走出一条别样的致富路。

  光伏发电别具特色

  2016年以来,在市委“破零”六条路径的基础上,永和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县情制定了脱贫攻坚计划,初步形成了光伏发电、旅游开发、资源开发、服务创收四条发展路径,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

  2017年,在继续完善四条路径的基础上,该县借势做强“光伏发电”,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布局,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实现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渠道。2015年和2016年两年,全县为2个村建成200千瓦的发电站,目前已并网发电,为18个村建成100千瓦发电站,已经有8个村并网发电,其余的并网工作正在进行中。今年计划再建59个2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实现光伏发电“全覆盖”。

  针对南庄乡、打石腰乡等乡镇资源匮乏、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实际,该县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采取“公司+支部+扶贫单位+贫困户”的方式,由乡镇组织村集体注册企业,在活动场所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20个集体资产“三无”村全部与光伏企业签订合同,建设20千瓦分布式小型光伏发电站20个,为顺利完成既定目标奠定了基础。

  石家湾党支部负责人对笔者说:“仅光伏发电一项,预计可为村增收17万元,平均每人增收5000元,有力地改变了这里贫穷落后的局面。”

  要富还要“长久”

  同石家湾相隔6.5公里,就是永和县红军东征纪念馆和黄河乾坤湾景区所在地。近年来,永和县着力打造红色旅游、自然风景观光旅游,外来旅游人口逐年增多,可是,人口多了,村民收入却没有上去,如何能够进一步释放旅游红利,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由旅游带来的经济价值成了县委组织部考虑的问题。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永和县找到了一条促民致富的新路子。东征村率先试点,采取了“支部+旅游+贫困户”模式,由党支部筹资统一改造,打造农家乐,农户以自家窑洞作为资产进行入股,将“资产”变“股权”,获得收益后,按照村集体和农户2:8的比例进行分成。去年实施旅游开发的6个村,村集体筹资改造农户窑洞120余间。东征村仅旅游开发一项收入就达2万余元,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

  今年,永和县还将对红军东征纪念馆、乾坤湾、红军崖、永和关等具有红色传统教育、民俗民间文化、山水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的村,继续采取“支部+旅游+贫困户”模式,依托现有景区,创办、领办或合作参股开发“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等实体,提供摊位租赁、停车场等配套服务,通过统一组织管理、营销、服务和收益分配,进一步扩大集体经济规模。

  让美丽永和更宜居

  简单地让村民富起来,并不是永和县唯一的追求。在发展集体经济之外,永和县还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永和县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和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已经提上日程,脱贫致富不仅仅是增收、有钱,还有生活环境的同步改善,让永和人更爱永和,让永和县更加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涉及全县23个自然村。

  目前,省财政补助资金和部分农村公共服务维护奖励资金已到位,资本金基本解决。村组道路建设项目实施中,除了向国开行的贷款,目前已落实以工代赈资金、革命老区建设资金、一事一议资金。(刘子闿)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