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刘爱生:成绩代表过去 未来才是重点

2017-07-10 09:24:2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自2011年担任古县石壁乡上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刘爱生凭借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百分之百的满腔热诚,有的放矢的发展思路,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迅速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近年来,他先后被古县县委、县政府授予“农村干部标兵”荣誉称号;上治村党支部也被市委组织部授予“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党组织”称号。

  注重学习教育 强班子 促团结

  作为党支部书记,刘爱生坚信只有党支部一班人团结一心,在处理事情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才能提高支部的战斗力,因此他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

  加强学习重日常。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三”工作法,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制定年度“三会一课”计划,做好日常会议记录;深化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抓好“诵读党章、学党规党情、学系列讲话、交纳党费”四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创新性开展志愿服务、民主评议等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上治村全体党员微信群,分享学习心得,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创新方式创新学习;抓紧抓实日常学习,要求支部党员制定学习计划,督促党员做好学习笔记,并不定期检查。

  凝心聚力促团结。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刘爱生都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村级日常事情征求每个党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在他的带领下,上治村实行财务、村务、党务三公开制度,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自他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上治村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班子成员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

  壮大集体经济 谋发展 添活力

  刘爱生立足上治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自然优势,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用新理念新思想新办法破解新常态下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刘爱生积极发展新产业项目,带领上治村贫困户积极参与,促进上治村集体经济增收。他率先垂范在自家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以自身经验引导动员贫困户,在众益投资公司的帮扶下有16户屋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村委会屋顶200平方米的10KW光伏发电设备,由村集体和众益投资公司共享发电收益,2016年4月份已并网发电。另外,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协调配合各部门,完成土地平整、支架安装、地线填埋项目,并网发电后预计收益可达到8万元左右。

  盘活集体资产。刘爱生结合本村林地自然条件,通过运用林地土地资源,为村集体带来约6000余元的集体收入,并作为村集体收入的一部分,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用于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补充资金。

  助力精准滴灌 促脱贫 富百姓

  身为党支部书记的刘爱生心里装的是群众,他全面分析上治村的发展形势,拓宽思路,因势利导为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农业种植促脱贫。2016年,刘爱生组织村里党员、“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走进家户,引导宣传党的各项富农惠农政策,动员贫困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靠自己的双手实现“造血式”脱贫,2016年59户贫困户栽植连翘500亩,22户贫困户种植生地50亩,46户贫困户发展油用牡丹168亩,发展核桃经济林260亩、8500余株;2017年他又联合驻村工作队——众益投资公司,在贫困户中推广“玉米诱导增产技术”,玉米种子及诱导剂已发放,试种250亩。

  民生工程促脱贫。为解决贫困户的灌溉问题,刘爱生联合驻村工作队实施西坡旱改水工程,新建50立方蓄水池一座,铺设主管道600余米、入地管道1500余米,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00余亩,使20余户贫困户受益。

  金融扶持促脱贫。2016年11月,刘爱生参加了乡政府组织的万头生猪养殖小区项目培训,看到新的经济效益,即贫困户贷款5万元用于入股,所获利润按入股比例分红。刘爱生深知这样的政策对村民有益,立即采取措施,带动党员队伍,深入贫困户家中宣传动员引导其参股,目前已有33户贫困户报名参股。

  作为上治村党支部书记,他就是这样“引”着党员们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领”着贫困户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道路上锐意进取,“促”着百姓们在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坚持不懈。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才是重点。“我将诚心诚意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刘爱生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