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土地平,道路通,果花香,山坡青,人人饮清水,户户住新房。”听到这样的话语,脑海中定会浮现出一幅和谐新农村的景象,它的原型便是吉县柏山寺乡官庄村,当地村民就是用如此诗意的语句描绘自己的生活。村民的这番感慨与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苏敖森23年的倾心付出息息相关。
今年53岁的苏敖森,从1994年上任后,就一直担任着官庄村党支部书记职务。23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改善民生,发展富民产业,致力于脱贫致富,使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官庄村地处柏山寺乡政府西南角,全村共7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1240多口人,4200多亩耕地,均分布在四沟三岭的黄土高坡上,当年的官庄村十年九旱,产量低而不稳,当地群众有一句谚语:“三天无雨苗发黄,一场大雨冲沟坡。”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1998年,苏敖森跑资金,找门路,终于争取到了项目贷款,经过三年奋斗,平整土地4300亩,彻底改变了农民的耕种条件。同时,他反复发动群众,改变了他们种植粮食作物的传统观念,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三年间,全村共种植果树2600亩,人均2亩多。
带领官庄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苏敖森心头最重要的事情。他和村“两委”一班人因户施策、因人制宜,高度重视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2016年来,官庄村共完成扶贫移民搬迁154户、419人,其中:精准扶贫户76户、156人,一般贫困户78户、263人,成为全县移民搬迁的典型,结束了官庄村世世代代住土窑洞的历史,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让官庄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变,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在村“两委”的努力下,官庄村已于2016年12月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二十三载春秋,苏敖森干劲十足。修沟坝地160亩;硬化道路20公里;修建自来水工程7处,受益人口1200余口;新建农村小学3座,解决了60多名适龄儿童的就地上学问题;修建村委会8间;在柏山寺乡修建农贸市场一处,摊位50个;种植果树2600余亩;果园进水工程7处,受益面积2200亩;协调中石化煤层气开采井台13处;大面积荒坡造林3600亩,人均3亩……
一路走来,苏敖森克服了无数个困难,战胜了无数个思想障碍,熬过了8000多个日日夜夜,终于换来了官庄村欣欣向荣的今天。然而这些成果并没有使他满足,他再立军令状:发扬钉钉子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村民早日全面步入小康。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