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段小婷) 2017年以来,我市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中心建设,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这块短板,我市从规划入手,全面启动了《临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17—2035)》《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编制工作,尤其是在城镇化发展方面,突出市域经济发展、城市特质、功能分区、城乡统筹、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多规合一”等重点问题,绘制高质量临汾城乡发展新蓝图。
2017年,我市持续加大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一年来,紧紧围绕“建设新城、改造老城、提升东城、绿色绕城”的发展思路,不断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打造精品、提升品位。市区实施总投资82.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54.9亿元的40项城建工程项目,已开工19项、完工9项,完成投资15.29亿元。
城市道路桥梁方面,市区迎宾大道与滨河东路立交桥工程、滨河西路与彩虹桥景观大道立交桥工程、漪汾花园南路工程全面竣工通车,中大街南延、规划三街、规划六路、益民路改造等道路工程加快推进,构建了立体化、便捷化的交通体系,城市道路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道路网络密度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不断提高。
城市供应保障方面,市区城北过河管供热管网工程、临汾热电首站至2号过河管供热管网工程、市区管网和换热站工程、市区集中供热扩建工程、龙祠水源净水厂改扩建工程顺利实施,城市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同时,为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复城市水生态,我市实施了市区机场大道排水、秦蜀路南延排水、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临汾市汾河城区段生活污水治理等污水、排水项目,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
全省第一条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旅游公路舜王坪旅游公路在我市开工建设,并全面通车;尧都区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获得奖励资金2000万元……2017年以来,我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全市的综合运输服务能力。
2017年,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和管理的重点公路项目共有高速公路项目、“四好农村路”项目、高速公路连接线项目等3类18项,截至2017年底共完成投资40亿元,续建了长临、霍永西二期高速公路148公里,启动了洪大、古翼、安沁高速公路。霍永高速公路东段蒲县连接线、长临高速古县连接线正在加快推进,长临高速机场连接线、东贾互通、浮山连接线工程已全面启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50公里。
2017年,我市聚焦行政村通硬化路及通客车,狠抓“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全市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四好农村路”项目内容包括县乡公路改造、农村旅游公路、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村道“畅返不畅”工程、危桥改造、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其他农村公路工程等8项。截至2017年底,我市改建农村公路1347.7公里,共投资20.05亿元,全市2961个行政村通村公路硬化率为100%。
除此之外,我市还全力打造交通扶贫亮点工程、沿黄扶贫旅游公路试验段先期建设一期永和段(段家河—河浍里),截至目前,征地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已完成挖土方11000余立方米、完成挖石头方16000余立方米。预计今年将建成通车。临汾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北起永和县南庄乡前堡头村,南至乡宁县乡韩黄河大桥,涉及56个乡镇、752个行政村、85万人口。途经永和、大宁、吉县、乡宁4县,辐射隰县、汾西、蒲县3县。主线沿黄河东岸布线,全长260公里;通过11条支线与县域内各处景点连接,支线总长196.2公里。项目总投资76.8亿元,项目建成后,将连接起我市黄河沿岸乾坤湾、红军东征纪念馆、大宁二郎山等40多处著名景点,带动沿黄旅游业的大发展。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