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刚毕业的时候有想法、有闯劲儿,但缺经验、缺平台……”“蒸营养”项目的策划者之一庞亚楠回忆起自己求职之初的窘境:“那个时候,我刚从郑州中原工学院毕业,前路艰难。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找到了市区锦悦城大学生创业园,他们帮助我和一家酒店成功对接,经过一番学习、考察,为我今后的创业积累了经验。”
庞亚楠把策划变成现实,得益于我市创业就业工作的生动实践。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创业就业事业发展可圈可点的五年,更是浓墨重彩的五年:就业扶贫精准发力、成绩凸显;创新创业齐头并进、乘势而为;职业培训多管齐下、形成体系;优惠政策执行有力、落地开花……我市创业就业的“经纬网”已经全面铺开,创业就业工作成绩斐然。
搭台唱戏:就业平台挑大梁
2012年,我市共举办人才招聘会81场次,其中大型人才招聘会4次,进入市场招聘单位达83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1.6万余个,有14万余名求职、择业人员入场,签订就业意向7.5万余人次。
仅仅一年后,这串数字便被刷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同年临汾人才网全年访问量360万人次,总访问量达到2450万人次,求职登记18万余人,网上招聘单位达6万余家次。
……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创业就业工作稳步前进的五年,这一切离不开我市就业平台的不断完善。
五年来,我市就业平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我市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三个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进校园”等一系列人才交流、招聘和服务活动。
同时,我市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继续实施好“三支一扶”“就业见习”等扶持项目,统筹大学生服务基层项目,多渠道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
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就业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着力解决这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我市积极为群众增收架起一座新的“淘金桥”——大力搭建劳务输出平台,有效缓解城乡就业压力。
2015年,我市建成5个劳务输出基地。同时,积极与南方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加强劳务输出对接,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目前已初见成效。
授之以渔:多种培训显成效
2016年,山西师范“教育实验基地”落户临汾蓝色港湾产业园区,为师大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创业实践基地,对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加强了在校大学生与产业界的联系,将学生的课堂知识转变为社会实践能力。
无独有偶,过去的五年间,全市共认定4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7个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区,这无疑为我市创业就业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五年来,我市坚持大培训的工作思路,通过培训提升素质、促进就业。加强了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现了培训规模化、集约化,使培训工作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特殊群体;不断适应劳动者就业需求,健全完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了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和质量监控,规范职业培训秩序;扩大了培训覆盖面,积极探索特色培训,针对高校应届毕业生以及戒毒所、监狱等人员开设培训特色班,让广大劳动者“无门槛”进入职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以2016年为例,我市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0800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63610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人数9206人。
五年来,我市从履行部门职能、找准工作定位、突出地方特色三个方位,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创业就业培训行动,使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各类求职人员“如鱼得水”。
城乡一体:就业扶贫“大行动”
过去的五年,我市结合地方实际,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完善扶贫机制,通过就业帮扶,让贫困群众更有尊严地摘掉“穷帽”。
2016来,我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带上招聘单位“下乡”,奔赴贫困县隰县,把招聘大会开到县上,把岗位送到“门前”。围绕隰县自身劳动力消化不足的状况,临汾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挥自身优势,针对隰县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等不同人群自身特点和需求,从上海、西安、张家港等地,联系了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34家,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医疗机构、制药、教育培训等行业,共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
过去的五年,我市统筹城乡就业管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积极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并且加强了对公益性岗位各个环节的管理,完善了公益性岗位退出机制;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三个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一系列人才交流、招聘和服务活动;开展了劳务品牌创建活动,从发挥地域人才优势、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入手,将过去单打独闯的游兵散勇组织在一起,打造出一批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劳务品牌。如:“饼子县(襄汾)”“羊汤县(曲沃)”“厨师县(浮山)”等知名品牌,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就业扶贫新格局,推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 安月琦 宁智豪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