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三基建设”,是省委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战略部署,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的基础工程,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汾西补齐发展短板、解决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今年以来,汾西县紧紧围绕加强“三基建设”、加快汾西发展这一工作思路,作出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日前,记者就汾西加强“三基建设”的实施进展情况采访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汾西县委书记任天顺。
汾西县是如何因地制宜整体推进“三基建设”的?任天顺表示,省十一次党代会后,汾西县迅速组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利用5个月的时间,集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统筹谋划绘好“三基”蓝图。
汾西县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施三大工程、开展20个行动、落实63项任务,细化了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连续18个月专题引导基层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开展“我是脱贫攻坚先锋员”“双承诺”活动,落实主题教育“8+5”重点任务,推动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提升干部能力水平。开展农村“领头雁”延伸培训1300余人次,在县委党校举办科级干部“抓党建强三基促脱贫”培训班3期150余人次,举办“汾西大讲堂”8期1600余人次,选派干部外出“取经”8批64人次。拓展场所服务功能。整合部门资源,推动技能培训、医疗保健、政策咨询等11项品牌服务入驻活动场所,把活动场所建成党建扶贫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采取“四型模式”,建立“721”分配机制,1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万元以上,58个村突破5万元。持续加大投入保障。拨付乡村两级运转经费1800万元,落实乡镇干部用餐补贴76万元,投资524万元推进乡镇干部周转房建设;按高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倍的标准发放村“两委”主干报酬,人均年报酬达到1.2万元;按人均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对村民小组长、村“两委”成员发放误工补贴,明确了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的导向。
截至目前,随着“三基建设”的不断引深加强,汾西县经济社会发展又取得了哪些与之相应的阶段性成效?任天顺告诉记者,“三基建设”很好地转化为助推脱贫和助力发展的内生动力。今年上半年,汾西县生产总值完成10.3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1亿元,全市目标责任中期考核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达到172兆瓦,126个“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项目稳步推进,9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全部完工,为完成今年1.02万人、30个村的脱贫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47项重点工程有序实施,四川其亚、北掌水库、府麻线、麻寺线等工程正在抓紧建设,新医院、新高中、西大街、桃临线北段、古郡新区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即将开工。
接下来,汾西县“三基建设”还将重点聚焦哪些领域,同时如何抓好落实?任天顺指出,下一步,将按照全市2017年度“三基建设”25项重点任务清单,逐条对照、逐项落实,以提升“三基建设”为契机,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抓实产业扶贫项目,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努力把汾西的事情办得更好。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