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大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打出“组合拳”

2017-12-29 09:04: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大宁县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试验,坚持“山水林田河统一规划、垣峁沟坡川统一治理”,培育和繁荣生态文化,加快“有机大宁”创建步伐,打造绿色能源工业体系,一套套“组合拳”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生态发展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组织保障。该县围绕落实“8+5”重点任务,推进学习教育和主题教育,坚持“4+x”党日活动强化党员的党性教育,着力构建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对84个村和3个社区活动场所全面提档升级,全额下拨乡镇运转经费、工作人员补贴和农村、社区工作经费,建设乡镇干部周转房3323平方米,建立驻村帮扶“1354”管理机制,增强脱贫攻坚支撑力。他们还精准对接工作需求,举办了脱贫攻坚、党建、党风廉政“三位一体”培训班和后备干部主体培训班,选派干部赴安徽、贵州学习考察,共培训2100余人次,提升了各级干部引领脱贫攻坚的能力。

  实施购买式造林,推动生态文明。该县加大购买式造林建设步伐,推进购买式造林5.31万亩,带动1339户4030人实现脱贫;聘用护林员223名,带动223户669人实现脱贫。二者相加,生态脱贫将使1562户4699人实现脱贫,实现了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的目标。同时,开展资产性收益扶贫试点,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鼓励县域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目前,共有两个合作社与221户群众签订入股合作协议,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30户。另外,他们率先在全国设立了脱贫攻坚生态效益补偿专项基金,探索开发和销售生态扶贫林业碳汇和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发电碳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

  创新改革举措,开拓发展新路。该县全力推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顺利完成了监察体制改革。他们建立完善生态文明机关创建标准,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开展生态文明企业创建活动,严格控制污染源。各乡镇以经济发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职责职能。学校以校园整洁、校风良好、文明向上为主要内容,着力打造生态文明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把生态教育作为学校的品牌和发展方向。

  全民招商引资,打造技工品牌。围绕如何让“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该县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他们先后引进了山西新大象集团投资11.35亿元的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隆泰集团总投资1.37亿元的现代农业花卉双创示范园区项目、鸿锐集团总投资4亿元的一次性防护手套产业扶贫项目;组织贫困劳动力赴石家庄、太原等地,实地培训一次性手套生产与检测、花卉培育、光敏电阻、蜂鸣器生产、手机摄像头研磨等工种;同时,协调鑫辉电子和治诚科技生产线下乡,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致力打造“大宁技工”品牌,形成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可喜局面。

  创建“有机大宁”,培育特色产业。该县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五有”产业政策,大力培育苹果、蔬菜、小杂粮等特色产业。成功创建大宁县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建成高标准出口水果示范园6个,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9000亩,大力支持中药材、小杂粮、薯类等特色农业。同时,加快“有机大宁”创建步伐,很多有机农业专家和企业先后来大宁考察调研。启动了“有机大宁·振兴乡村”行动,在田间地头现场推进,发动全县干部群众利用“冬闲”,通过秸秆堆沤有机肥、深耕涵养土地等方式,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推进有机大宁、脱贫攻坚、环境治理深度融合。

  开发绿色能源,改善人居环境。该县利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成20兆瓦扶贫光伏电站,新建村级光伏电站38座、扩容8座,80个贫困村实现光伏电站全覆盖。实施煤层气LNG液化调峰项目和中石油煤层气立体勘探开发项目,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循环利用,变“卖资源”为“用能源”,城区天然气取代燃煤锅炉,农村由手套厂余热供暖,覆盖不到的村,使用 LNG 液化煤层气,扎实推进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争当“能源革命的排头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宁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全县上下将按照“生态优先、资源整合、城乡统筹”的工作思路,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在“打赢脱贫战,全面建小康”的征途上披荆斩棘、阔步向前,让这里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景更美,达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侯耀强 徐玉平)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