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安月琦) 地方戏曲是我市文化的重要瑰宝。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涌现出一批充满时代感的精品剧目,并在各大舞台上绽放异彩,演绎出“平阳”自信。同时,我市把戏曲文化送到老百姓身边,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戏曲文化的魅力。
我市始终把艺术创作作为繁荣戏曲工作重心。2017年以首届山西艺术节为契机,我市推出了一批新创剧目,新创蒲剧《老鹳窝》于2017年6月26日进行了首演,并申报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目前初审已经通过,正积极准备复审相关工作;眉户现代戏《洪洞好人》、大型蒲剧现代戏《红色绝唱》于2017年9月8日、9月30日在市影剧院进行了首演,并通过了国家艺术基金专家组的审核;眉户小戏《大山村医》在首届山西艺术节期间进行了演出;《特殊的陪嫁》目前正在进行剧本的加工锤炼和打磨修改。另外,《尧王》《风云广胜寺》等重点题材正在进行构思论证,将进入剧本创作阶段。
与此同时,我市戏曲对外交流屡获殊荣。市小梅花蒲剧团新创剧目《老鹳窝》在首届山西艺术节上摘得杏花奖新剧目、编剧、音乐设计、舞台美术四项大奖;眉户小戏《大山村医》摘得第十八届群星奖戏曲类奖;市艺校10岁学生周杰在第二十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摘得“小梅花”“金花”奖;市艺校学生张玉蕊为我市再添一朵小梅花,使我市小梅花达54朵;在中国戏曲黄河流域红梅大赛颁奖典礼上,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青年新秀任盼盼以蒲剧经典折子戏《挂画》的出色表演,摘得“银奖”……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2017年,我市共完成免费送戏下乡1940场,参与约8.5万人次,受益约180万人次。“免费送戏下乡”有效缓解了偏远农村群众的看戏需求,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对繁荣地方演出市场和催生剧团自我发展动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