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襄汾:浴火重生振雄风

2018-03-26 08:37: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襄汾县供销社系统破产改制后,如何在缺乏活力、失去阵地、功能萎缩的大背景下,深化改革、奋发作为、逆势而上,实现浴火重生、重振雄风,受到省市领导肯定的呢?

  近一时期,记者多次深入到襄汾县供销社机关、仓库门店、田间地头,实地探访襄汾县供销社系统在新时代为农、惠农、富农的创新实践的秘诀所在。

  打造为农服务“国家队”

  悠悠汾河水,纵贯襄汾县境,灌溉滋养着丁陶农业,见证着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也见证了襄汾县供销社系统的兴衰变迁和振兴崛起。

  襄汾县供销社原有10个县直公司商场、6个棉加厂、21个基层供销社,网点遍及所有行政村,其完整的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和强大的服务功能,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曾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4年,我们供销社系统的基层社和社有企业进行破产改制,固定资产进行了拍卖,职工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除县供销社机关外,整个系统处于无资产、无人员和无业务的‘三无’状况,成了空壳机关。”襄汾县供销社主任孟银良提起破产改制记忆犹新,“2006年后,我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克服经营组织空白的困难,发挥自身遍及乡村的网络和渠道优势,围绕‘新网工程’建设,组建了襄汾县供合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和盐业公司,这一全新的形式,搞活了企业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更加坚定了我们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何谓全新形式,即襄汾县供销社与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签订租赁合同,重新获得未拍出的原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营设施的使用权,并以土地使用权分别占股51%和49%入股两家公司,借船出海、借鸡生蛋,实现发展。

  借着国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东风,2016年以来,襄汾县供销社又大刀阔斧推进一系列改革:围绕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农资公司为龙头,改造建设农村便民连锁店348个,实现了行政村便民店的全覆盖,初步形成了新的县、乡、村三级网络体系;参办、协办、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成立“网上供销社”,发展农村电商体验店,为解决农民群众买难卖难发挥积极作用,提升了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

  襄汾县供销社以改革为基点,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一举改变了多年来开展工作无抓手、为农服务难施展的被动局面,走活了“服务”这盘棋。

  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供销合作社,重振雄风,以全新的姿态在为农服务中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供销合作社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抓龙头、建基地,兴业复社扩阵地’的工作思路,发挥遍及乡村的强大网络优势,依托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为农民提供‘菜单式’‘保姆式’服务,努力打造为农服务的‘国家队’!”孟银良对记者说。

  擦亮惠农服务“老招牌”

  3月11日一大早,一辆满载着化肥的卡车,缓缓驶入襄汾县南辛店乡大陈村惠农服务中心。

  “这批30多吨的中药材专用肥是从江西拉过来的。”襄汾县供合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执行董事史金刚介绍,“为保证农资供应,我们提前联系调运农资。目前,我们已与全国五六家大厂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从而保证了农资质量信得过、价格最优惠。”

  近两年来,襄汾县供销社依托新组建的农资公司打造的惠农服务中心、到村入户的农村电商和链乡接村的物流配送体系这三支为农服务生力军,线上线下,相辅相成,服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业务由单一的农资销售扩大到产品科技加服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可追溯。

  惠农服务中心作为第一支生力军,通过建中心、布站点,形成了独具特色、为农惠农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襄汾县供销社工作的亮点之一。全县目前已建设了15个惠农服务站和1个庄稼医院,为农民供应化肥、农药、农膜、土地托管、测土配肥等,开展培训讲座100多次,服务农户2万余户,助农增收2亿多元。“我常在庄稼医院买农资,质量好,我们用着放心!”襄汾县大邓乡吉柴村村民张福印对记者说。

  农村电商是襄汾县供销社工作的亮点之二,其发展迅速、作用突显。2017年2月,襄汾县供销社依托农资公司,成立了山西云长观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本着“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原则,上接中华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省供销社“农芯乐”商城,下与农村电商体验店相连,形成了“网上供销社”新模式。目前,公司发展电商服务中心1个,乡镇级、行政村级网上供销社综合服务社98个,配备“网上供销社货的”电动车30辆,将网上下单的商品及时配送到村里和农户,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目前,共为1000多户农户提供服务,营业额达10多万元。“我们通过电商平台把襄汾地黄、汾城米醋、连村粉条、官滩红枣等地方生态土特产,卖向了全国,卖出了好价钱。”山西云长观风电子商务公司总经理李襄洪说。

  抓好主业、回归流通本质是襄汾县供销社工作的亮点之三。他们一方面组建了襄汾县网上供销社日用品物流配送中心,承担全县所有便民连锁店的日用品配送任务,配送品种达6000余种,年配送额达3000余万元。另一方面,依托已建成的农资经营网络,大力改造县级配送中心的仓储设施,全面扩展直营店和农家店的经营服务功能,提高了仓储配送能力。目前已建成农资配送中心2个,乡镇配送分中心13个,村级农资农家店加盟店86个。每年配送各种肥料3.1万吨、农药2.7万件、种子21万公斤。“供销社的东西全,质量可靠,大伙儿都认可供销社这块‘老字号’招牌。”57岁的襄汾县南贾镇大柴村民柴海彦道出了众多百姓喜爱光顾供销社便民连锁店的缘由。

  截至目前,襄汾县供销社系统从业人员达200余人,资产总值达1000多万元,在零的基础上实现了转型崛起。

  同奏产业富民“交响曲”

  春耕备耕时节,丁陶大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3月11日,襄汾县新城镇沙女村张会亭家的2亩油牡丹生态高产示范田里,襄汾县供销社沙女惠农服务站负责人张延亭,带着河北天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片区经理,对老客户进行跟踪回访,并进行技术指导。

  “这块示范田是2016年后半年种植的,在技术员的精心指导下,长势良好。油牡丹一次种植、长期受益。”张延亭介绍,“我们经常组织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和技术咨询等,全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增效。”

  近年来,襄汾县供销社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油牡丹生态高产示范田、中药材优质高产示范田、苹果高产示范田、小麦高产示范田建设,引领农民种植地黄示范田3000亩、油牡丹示范田320亩,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目前,襄汾县供销社已引领发展了2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中药材、苹果等特色产业,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社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加社员收入。襄汾县新供合鄂红果业专业合作社每年社员总收入达1000余万元,苹果亩均纯收入6000元以上,增收200万元以上。

  “我们计划依托引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恢复重建全县13个基层空白供销社,依靠市场,扩大阵地,不断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强化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襄汾县供销社副主任席永峰介绍说。

  面对困境不气馁,遇到难题不回避。襄汾县供销社一班人勇立潮头,善于创新,勇于实践,激发了内生动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使沉寂多年的供销社又重新活跃在广袤农村,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青睐。

  记者 陕文喜 郑晓军 田青松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