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到这个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帮助百姓转变思想、鼓起腰包、住上新房!”日前,记者见到了吉县柏山寺乡黑秀村的党支部书记郑永峰。地处柏山寺乡西南端的黑秀村,是一个地处偏僻、土地贫瘠的小村子。如何使黑秀村“旧貌换新颜”?郑永峰颇下了一番功夫。
换思想 富“头脑”
去年9月,带着县、乡领导的希冀和群众的期盼,柏山寺乡劳动保障所所长郑永峰来到黑秀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刚上任的郑永峰一刻不得闲,他把时间都用在了摸清村里的整体情况上。
每天一大早郑永峰就开始逐户走访,他把村子的人口、土地面积、经济收入、党员人数、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等基本情况都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两个月的时间,郑永峰走访群众200余户,召开会议70余次,逐渐摸清了村里的情况,抓住了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每天早上6点,我就跑到农户家里、田间地头了解村民想法、需求、顾虑,基本上到凌晨两点才能躺到床上休息,就是想尽快掌握村里的情况,找到‘病根’。”
“偏远山区的村民,思想意识保守,接受新鲜事物、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差,想要促进村子的经济发展,首先要改变他们的思想。”在郑永峰的倡议下,黑秀村成立了两个“夜校”,“白天大部分的时间,村民都在地里干活,我们就趁着晚上或农闲的时候,给他们讲跟三农相关的新政策、新理念、新知识,帮助村民换思想,希望他们能养成自觉、自发学习的好习惯。”
兴产业 助增收
“花椒和苹果是我们村的主导产业,但是许多村民因为后期管理不到位,产量受到了影响,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提升村民的管理技术。”针对村民文化水平低、管理技术缺乏的实际情况,郑永峰特意邀请省外的花椒、苹果管理专家来到村里举办技能培训,从理论授课到田间教学,让村民掌握栽植、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技术。除此之外,他还积极组织本村的种植能手外出学习新技术,回来之后再传授给更多人。
为了使村民能更好地掌握新技术,黑秀村成立了十几个互助组,通过老年、中年、青年结合,党员、群众、村干部结合,让年轻的帮助年长的,让村干部给村民及时传达新政策,并提醒村民抓紧农时浇水、施肥、修剪……
考虑到村里的农田常年缺水灌溉,郑永峰多次与相关单位沟通、协商,终于将4800亩耕地灌溉工程项目立项报批。“现在村里头的人,都在想着怎样能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怎样能搞好花椒产业,大家遇到问题都会相互帮忙。”
建新房 暖心窝
去年,黑秀村只有少部分村民享受到易地搬迁的政策,大部分村民仍居住在土窑洞里,住房安全得不到保障,群众建房意愿非常强烈。后来,村干部多次规划建设新农村,都因各类矛盾纠纷未能实施,“易地搬迁工作特别难开展,光是征地就是个大问题,但是我想让村民搬出土窑洞,住上新房。”
黑秀村集体平地少、坡地多,建房宅基地严重缺乏。
为了解决村民们的宅基地问题,郑永峰与村干部共同出谋划策,开会研究,“那段时间,每天基本上都在开会,不停地给农民讲政策、做思想工作,前后召开会议有20多次,基本上都到凌晨两三点,终于从村民手里征了60余亩地,解决了全村人建房缺地基的问题。目前,我们村190间房屋主体已经完工,进入扫尾阶段,正开工建设的房屋共有500多间。”说起建新房时遇到的难题和全村人劲儿往一处使的场面,郑永峰的眼角湿了。
一直为村子忙碌奔波的郑永峰变黑了,也变瘦了,但他没有丝毫抱怨。谈起今后的打算,他来了兴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一个中心、三条主线、四大目标’,以党建为中心,以建设新农村、发展花椒产业、提升人文素养为主线,以党建强村、经济大村、花椒富村、旅游名村为目标,推动黑秀村经济发展、村民持续增收。”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