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隰县走出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2018-09-06 09:26: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隰县按照“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多元发展、强村富民”的总体思路,通过“选准一个人、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个产业”,以“三起”(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实现农村党建全面加强和集体经济大幅增收双推进。

  “我们村在合作社里集体入股5万元,半年时间,就分到了3000元的红利,然后通过全体村民决议,我们又将这些分红继续作为股金投到了合作社里,又能有更多的收益。”隰县下李乡辛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平在谈到“村社合一、统一经营”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时充满希望。

  下李乡辛庄村距离县城25公里,属于县里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村民大多以种玉米为主,村集体没有产业,各农户都是各自为营,农产品销售难,抗风险能力差。以前为了改善人们的出行,跑断腿、磨破嘴,向上级要资金,要项目……现在该村以集体名义参加了下李乡长寿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村里有了收入,今后以党支部为主体,合理分配集体收入,可以为村里打井灌溉,修路改善出行,开展助学助残活动……从伸手要钱到自己赚钱,“村社合一”为村里的发展,打开了一条光明大道。

  “村社合一、统一经营”怎么搞?隰县创新党建思路,以下李乡为试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探索发展了“村社合一、统一经营”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构建党群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贫富分化问题,开创了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助力脱贫的新路子。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海林在介绍该县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时说。

  下李乡位于县城以北15公里,总面积315平方公里,西、北分别与吕梁市的石楼县、交口县接壤,素有“隰县北大门”之称。全乡整体地形地貌为“两川”“四垣”,长期以来全乡14个行政村基础条件、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入驻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川沿线5个村委。去年以来,结合各村实际,该乡党委按照“党建引领、以强带弱、抱团发展、联村共建、互助共赢”原则,联合7个村组建长寿产业联合社党委。

  为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抱团发展集体经济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下李乡通过“五联双化”模式,实行队伍联建、活动联办、阵地联用、资金联动、产业联合,推进党建工作一体化、集体经济一体化,实现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大党建助推大发展,7个“兄弟村”携手,策马扬鞭谱写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我们现在有20个大棚,全部种植食用菌,品种有灵芝、花鼓、平菇等。通过村里的合作社、电商平台联系客商,目前市场供不应求。去年一年下来,企业毛收入20余万元……”下李乡长寿村党员、临汾常兴农贸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平说,企业在用工高峰期,他们用工能达到300人次,大多是村里流转土地的贫困户,村民不仅能拿到流转土地的资金,还能得到年底分红,在自己家里的地里打工,还有工资拿,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

  在大棚里干活的长寿村村民贾文斌说,他家在合作社里入股了4亩地,去年分红4000多元,加上他在大棚里打工,每个月还能赚2600多元,比以前种玉米强多了。

  “村社合一”,党员带头干,村民有了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壮大。今年4月18日,长寿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的第一期分红大会,王文平记忆犹新,他说,当天长寿村党员活动室人声鼎沸,长寿村、下李村、张村、辛庄村等7个村党支部书记齐聚一堂,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分享着收获的喜悦,幸福感难以言表。

  2017年,长寿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流转土地50亩,新建食用菌大棚20个,发展食用菌种植、包装、销售。每年5月到10月种植平菇、香菇,10月到次年4月种植羊肚菌,一年收入突破100万元。另外,合作社还先后成立了基建、种植、营销和环卫4个专业队,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对长期务工人员按月付薪、对临时务工人员按日付薪,50余名固定职工每月工资2000元以上,一年增收2.4万元左右,200余名临时务工人员年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下李乡党委副书记、联合党委书记杨晋伟说,下李乡在长寿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一边摸索,一边积累经验,今年又成立了下李乡均庄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该合作社针对群众增收渠道单一的问题,大力发展“对牛谈情”肉牛养殖项目,采取贫困户自愿报名,合作社全程代养、统一经营、封闭管理、定期分红的模式,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合作社已注入产业发展资金60万元,120户贫困户自筹入股资金42万元,购买肉牛120头。2018年每户贫困户预计分红1800元。

  “目前,全县97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合作社是按照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交叉任职、公司运营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合作社设立股民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股民代表由村民代表兼任,理事会成员由村‘两委’班子部分成员和村民小组长担任。理事长由支部书记兼任。监事会主任、成员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兼任,实现村级组织同股份经济联合社的高度融合。”杨海林说。

  为了让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隰县结合实际,建立集体收益“4321”分配机制,即提取农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东按股分红;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10%用于扶危助残济困。

  “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夯实了党在农村执政根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村集体无钱办事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隰县县委书记李亚丽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全县将进一步加大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力度,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联合社的集体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壮大动力,为决战脱贫摘帽、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张瑞强)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