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王鹏 通讯员 王慧 武晓荣) 近日,包括131名律师和33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两份星级名单的“出炉”,标志着我市首次星级法律援助律师及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评定工作画上了一个“句号”。此举不仅在参评人员乃至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更可以说是我市法治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记者了解到,此项工作每年将开展一次。目前,全市共评定出五星法律援助律师34名、五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9名;四星法律援助律师34名、四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9名;三星、二星及一星法律援助律师63名,三星、二星及一星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5名。
被评为五星级法律援助律师的侯马市天元盛律师事务所52岁的郭军说:“我自1992年从业以来,见证了我市法律的进程、进步,感触颇多。开展评定既是法律援助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能引导我们在为社会提供公益法律服务、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时更加注重形象、质量。”
56岁的王沛花曾接受过法律援助,她说:“我儿子辛苦打工,钱却总拿不到手,没法了只有申请劳动仲裁。在2017年找到市法律援助中心,石永红律师看到我腿脚不方便,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来回跑不容易,便帮我写申请、填表,就算复印资料也都是能少印就少印,好帮我多省些钱。”
自6月12日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探索动态管理新机制,从维护法律权威和司法公正、法律援助的形象和声誉情况、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入手,以星级标准化、规范化为引领,通过分类定标、分项评星、分步推进、动态考评的办法,化“无形要求”为“有形指标”,综合考量164名从业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并最终确定名单。
具体工作中,他们突出了政治引领,激励担当作为,不仅在平台上进行公布,而且将评定结果与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评先、评优等工作挂钩;突出严格质效标准,有序组织推进。不仅将评定等级分为五个星级,而且合理确定评选比例,同时赋予各单位一定自由裁量权;突出严格层级审核,实现好中选优。对符合条件的,不仅结合综合水平和服务情况,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检查案卷台账、回访受援群众等多渠道开展考察评定,以确保评定质量。
山西金贝(临汾)律师事务所律师戴华艳说:“这次评定不仅让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更强了,而且在工作上有了更规范的标准、更暖心的依靠。今后,广大法律工作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效果也将接受更为广泛的考评。”
心有百姓方为“星”
看到这篇消息,也许大家关注的关键词是“首次”“法律援助”“成星”,也许这只是我市在贯彻依法治国、依法治市道路上的一粒“微尘”,或者说微小的变化。然而,笔者更关注评定工作的意义及其彰显的“民心”,更想说,愿每行每业的定级评星都可以做到心有百姓方为“星”。
当前,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到处是广大党员干部行动的身影,到处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着的目光。对此,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握历史潮流、紧跟历史步伐,进一步增强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情”,才能不断获得信任、凝心聚力,中国梦才会更快实现,复兴路才会更加顺畅。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始于足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孜孜不辍,十年如一日地躬行。
因此,笔者以为,“首次”,体现的是工作创新;“法律援助”,体现的是党委、政府对弱势群体或者说弱势群众的关怀与帮助;“成星”,体现的是一种职业认知、理想认同、社会认可。有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以来,全市共受理了法律援助案件1200余件,200余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1300多名困难群众提供了法律帮助。虽然1300人在全市常住人口448.15万人(2017年底,网络数据)中比例不大,但是,其代表的是1300个家庭及3900名直系亲属(按每家三口计),如果再算上这种影响的辐射面,那么这个数就不简单了!
所以,打分也好,定级也好,评星也好,或许因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任务不同而不同。但不同之中蕴含着相同,那就是——我们的初心相同、宗旨相同、使命相同。因此,我们更希望看到,更多的优秀人才、优质服务汇集成一个群星闪耀的天空;更乐于见到,民心同力、民意同向汇聚成一条熠熠生辉的道路。
心有百姓方为“星”,不忘初心得民心!(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