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孟子的这句话道出了不误农时,按农作物生长规律种植的重要性。而在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玉露香梨产业园,不违农时,被赋予了除遵循自然规律外更多的科技含量。
四月疏花,五月疏果,六月套袋,雨季打草,四季修剪……每套程序中都大有文章、大有可为。
盛夏七月,记者走进位于汾西县团柏乡的玉露香梨产业园区,站在高处俯瞰,漫山遍野的梨树鲜翠欲滴,一阵风吹过,梨叶如唱歌般沙沙作响。往近处看,一颗颗鸡蛋大小的梨子已穿上“新装”,像阁楼里的姑娘,隔绝外界尘土、农药的纷扰,静待长大。再过一个多月,它们将被精心打包,摆上百姓餐桌或者国外超市。
“我们的玉露香梨已成为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不愁销路。”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耀山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这份自信的支撑点是什么?带着疑问,记者想要一探究竟。
支撑点之一 高站位谋划
土层厚、海拔适中、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是团柏乡西山种植梨树的天然优势。
土壤贫瘠,传统种植的小麦和小杂粮亩平均收益不足百元,青壮年劳力多选择出门打工,有近一半的土地已经撂荒,出不去的就守着薄田过着贫苦日子,这是团柏乡西山农业发展的窘境。
缺产业、缺技术,如何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让村民摆脱贫困、走向小康?大家还缺一个领头人。
2012年12月,奔着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念头,当时还是团柏乡柴洼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刘耀山发起成立了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玉露香梨产业。
具体怎么搞?当刘耀山表达出想要“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建园”的想法后,立刻遭到了几个社员的反对。在他们看来,刘耀山的“两高”也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
“我们一定要打破传统小农经济思想,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刘耀山力排众议,讲政策、摆事实,让大家拧成一股绳。
2013年,合作社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技术合作与示范推广协议,在团柏乡连片规模流转农民土地近3000亩,栽植玉露香梨20万株,实行标准化技术规范管理。
几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总结出一套适合华北丘陵山地玉露香梨优质、早丰、稳定、高产的现代旱作栽培技术模式。
支撑点之二 高品质发展
“梨的品质要好,关键是要抓土地质量的提升。根深则树壮,树壮则叶茂,叶茂则果优。”项目实施之初,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郭黄萍通过实地考察调研,指出关键所在。
“咱们这丘陵地活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矿物质元素缺乏。”刘耀山告诉记者,为改善土壤环境,一方面,在幼苗期,合作社在园区每隔4米就挖一条深1米、宽1米的渠,把从内蒙古、新疆拉回的熟化羊粪倒进去,用小型挖机搅拌并连同地里的杂草一起埋入地下,把养分送进树根,通过深挖施肥有效改善了深层土壤团粒结构和有机质含量,提高了果树抗旱能力。
另一方面,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请县农业农村局测量土壤中各类矿物质含量,通过水肥一体化和增施磷、钾、硼、镁、锌等无机元素,在园区开沟覆盖追施生物有机功能菌肥和多元复合菌肥,达到多种营养要素的平衡供应吸收,进而改善果色、果型,提高果实的糖分指数。“缺啥补啥,就是这个理儿。”
“你看,那是油菜。”顺着刘耀山指的方向,记者看见梨树下整齐栽植的油菜苗,“在植物生长季,我们会在园区种植豆类、油菜等低秆作物,一年打草两到三次,等到秋天梨子采摘完后,再把杂草等翻入地下,有利于疏松土壤,逐年增加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采访中,因为园区内持续不断的雾状水在喷射,记者并不能深入园内探看,“今年雨水少,我们自己摸索的微喷灌技术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水雾直接喷洒在叶面、地表,既节约了水,还能改良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土壤板结,一举多得。”
在专家的指导下,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在梨树生长管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创新之举,使玉露香梨的品相更好、口感更佳、营养价值更丰富。
支撑点之三 高技术提升
“给梨套上袋子,叶面打药时药就不会进到果实里面,尘土都进不去,咱的梨子就放心吃。”在梨园,记者见到了正在做套袋收尾工作的蔡林珍。6月底大规模的套袋工作就已经结束,之后她要挨个进行排查,遇到遗漏的赶快拿出随身带着的塑料袋套上。
“疏花时,结果枝每隔15公分留一个花芽;疏果时,每个花芽结出的梨只能留一颗。现在你能看到的梨都是‘精英’,个个都是宝。”合作社通过人工技术的取舍,提升梨的品质。
因为有多年梨树种植的经验,2014年,已经61岁的杨菊珍被合作社聘请为技术管理方面的负责人。种植修剪技术的更新让已过花甲之年的他拿上纸笔,重新走进了课堂。
“以前的老品种梨树一亩地只能种十来棵,现在的密植园一亩地就有110棵梨树。果树全年都在修剪,而不局限于只是冬季修剪的传统,梨树三年就能挂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作为合作社的合作单位,每年都有果树专家来园区授课,对如何应对果树徒长、夏季果树整形修剪,如何通过技术管理达到密植早丰效果等技术,进行了有理论、有实际大田操作演示的技术指导。在杨菊珍看来,专家的“金点子”是项目顺利高效实施的科学依据。
“我们对农药的施用有很严格的标准,绝对不用高毒农药,少用低毒无公害农药。采用物理杀虫、挂设黄板和诱虫瓶、培养害虫天敌等物理、生物科技手段,最低限度减少果品污染。”杨菊珍说,不断通过技术手段在有机无公害上下功夫,为的就是让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梨。
向知识要效益,用技术换质量,用品质赢口碑。汾西县高寒农牧专业合作社探索出一条丘陵山地旱作梨园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管理的有机旱作集成技术方法,为当地规模性推广、发展特色优良水果玉露香梨产业踩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玉露香梨已逐渐发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致富的希望产业。基地也先后被评定为“省级玉露香梨汾西示范园”“国家梨产业体系梨课题组科研试验推广基地”“玉露香梨国家出口基地”等,成为代表中国“玉露香梨”品质和水平的一张名片。
“在我看来,高质量发展就是以技术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的稳步发展,为下一步田园一体化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平台。未来,这里的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将随着梨产业不断发展而兴旺,成为农民致富的又一产业依托。”刘耀山要把梨园“文章”做得更大、更强、更有魅力。
记者 李卫红 荀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