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孟夏时节,蒲县黑龙关镇黎掌村村民会议室里,黑压压挤满了人。会议的主题是“席年保应该养猪还是养牛”。六七十个村民参会,一多半人反对。
“年保养不了牛,牛跑得快,牛要是跑了,年保指定撵不上。”
“养牛的成本太高,年保那么懒,把牛养瘦了咋办?赔了咋办?我不支持年保养牛!”
…………
“我觉得年保能养了牛,我给他捐一个食槽。”
“去年年保说要养猪,咱们都不信他能养成,年底他养的两头猪卖了4000多块钱,你们咋个就不信他能养了牛呢?我支持年保养牛!”
…………
会议室里,“正方”与“反方”各执己见,相持不下。争相发言的村民里,有的一板一眼,毫不含糊;有的边说边笑,常常话音未落,会场里已笑成一片。站在台上的席年保表情复杂,有不被信任的委屈,还有些不服气。
会议的发起人、黎掌村“第一书记”郭伟自打宣布了会议主题,便被“晾”在一旁。看着“鸡飞狗跳”的会场,郭伟不停地笑场,几次扬手想说话,笑得说不成。
席年保是何许人?他的事为何能引来全村人的关注和热议?
前情回放——
黎掌村的稀罕事:“懒汉”席年保养猪了!
席年保,57岁,成天游手好闲,媳妇孟俊芳患有轻微智力障碍,全家一直靠领低保金度日。15年来,村里人更习惯叫他“懒汉”席年保。
“不知道干啥,也不想干、不会干、不敢干。”身材瘦小的席年保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腼腆、害羞。
去年春天,在郭伟几次三番劝说下,席年保终于动了养猪的念头,但一连3个月没动静。郭伟急了,“一人一头,赔了算我的,赚了是你的!”
看着忙前忙后张罗又贴猪仔钱的郭伟,席年保终于下了决心。
席年保没有养过猪,缺乏经验,为了确保猪仔能成活,郭伟帮他挑了两头三个月以上的猪,又说服村里养猪大户席金才担任席年保的养猪技术顾问,还帮着他拔野菜、买猪粮、磨猪食……
“如果养猪失败了,年保以后就一蹶不振了。无论如何也要帮他把猪养成了,才能真正把他的‘志’扶起来。”在“年保养猪”这件事上,郭伟比任何人都笃定。直到那天,他一大早来到席年保家,看到令他不“淡定”的一幕……
“年保……喂猪了吗?”推开院门,郭伟一边喊,一边四处张望。
猪食槽里空空如也,水槽里的水也见底了,院里、屋里遍寻不见席年保的身影。刚振作起来没几天,席年保又犯了老毛病,大清早没给猪喂食就跑出去闲逛了!郭伟皱着眉头,身子一沉,圪蹴在破破烂烂的院子里发起了愣。
“养猪刚起步,又跑出去游门串户!赚了钱又能怎么样?经济上富裕起来是一方面,没有正常的家庭,没有饱满的精神,这咋能让人放心!”饿急了的猪仔发出的“哼哼”声打断了郭伟的思绪,他开始重新寻思起席年保家的烂包光景来。
剧情反转——
“第一书记”的干涉:要给席年保戴“箍”
从席年保家出来时,郭伟的步子已经轻快了许多。养猪路漫漫,如何“降伏”这个“孙猴子”般的席年保?郭伟决定给他戴“箍”。“紧箍咒”就是郭伟编的顺口溜“出门之前五件事”,不过,“紧箍咒”得席年保自己来念并严格照做,郭伟和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则不定时上门监督。
席年保屋里的沙发上,郭伟问他:“‘出门之前五件事’还记得吗?”席年保嗫嚅着,半天开不了口。
“那你唱!我给你起个头,‘早上起来先喂猪’预备唱……”记者一听,忍俊不禁,郭伟起的头儿赫然正是“学习雷锋好榜样”的调子。
“早上起来先喂猪,洗脸洗手再做饭,刷锅洗碗抹灶台,打扫屋子和院子,照了镜子再出门。”和着熟悉的旋律,沙发上的席年保挺直了腰板,有模有样地唱着,意气风发的劲头儿十足,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跟着他一起唱起来。
在全村人的帮助和监督下,年底,席年保家的两头猪终于出栏了,收入4300元,这是十几年来席年保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的最大一笔钱。
然而,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席年保乐了,郭伟却乐不起来。
有了钱的席年保乐晕了头,花起钱来没节制,眼看刚刚好起来的光景又要被败光,郭伟坐不住了。他发动已经退休的老支书焦银全一起给席年保戴上了又一道“箍”:对席年保赚到的钱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在由席年保递交的“管账申请”中,席年保的每一笔收入都必须足额上交,焦银全当管账员,席年保要花钱的时候必须写申请,写明具体用途、所需金额,郭伟批准后再由焦银全支钱给席年保。
“请年保开具有关收据交回,要确保物美价廉,请注明拿钱后余额。”每张支钱申请单上,郭伟都认真作出“批示”。郭伟不想走过场,他想帮席年保把钱省下来,花在“刀刃”上。
精彩待续——
席年保的逆袭:我要过上牛气冲天的日子!
“刀刃”很快就“露”出来了。
本文开头的村民大会上,反对席年保养牛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席年保铁了心要养牛,买牛的钱便成了最大的压力。
买牛的钱不够,怎么办?媳妇来凑!
席年保养猪赚钱后,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说话的嗓门响了,走路不像以前那样臊眉耷眼了,看向媳妇孟俊芳的眼神也硬气了。借着这个机会,郭伟频繁上门劝说孟俊芳,不仅说服她拿出自己积攒的一部分钱支持席年保养牛,还成功当了一次牵线“月老”。
席年保两口子已经“隔墙”分居十几年了。孟俊芳嫌弃他好吃懒做,将客厅通往卧室的门用砖头砌得不留一丝缝隙,又在卧室挨着院子的那堵墙上另开了一道门。两口子每天进出同一个院门,却各吃各的、各睡各的,一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架势。
在郭伟的撮合下,已经封死的“砖墙”被推倒了。郭伟带着村里的扶贫干部帮忙粉刷墙壁、贴墙纸、更换门窗,又动员席年保的两个女儿各拿出1000元钱,购置了沙发、茶几、电视、电饭锅等家具、电器。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和拢在一堆儿的铺盖卷儿,席年保第一次觉得自己活出了人样儿!
牵完线的郭伟顾不上乐呵,又开始帮席年保划拉买牛的钱:养猪赚了4300元,在蘑菇大棚打工赚了3000元,正月十五参加蒲县社火表演“摇橹”,村里给他发了50元补助费,郭伟个人资助500元……
怀揣11270元买牛钱,历经一个多月的奔波,6月13日,席年保终于从吕梁市交口县买回了一头西门塔尔牛。“牛是1万3买的,年保从他哥那儿借了1000,他媳妇也同意拿出来1000,还留给年保270块钱周转……”一同前去的郭伟仍惦记着要让席年保学会“花钱有计划”。
比买到自己心仪的牛更令席年保感到舒心的是,出嫁一年多从没回家住过的大女儿,已经在家住了一个多月。
“当爹的有了当爹的样儿,家也有了家的模样。现在的席年保从里到外都挺起腰杆了!”说起席年保家最近发生的一桩桩事,郭伟由衷地替他松了一口气。
拾掇一新的牛棚里,秸秆、玉米糁、新鲜的苜蓿有序堆放在墙角。
“我能勤勤恳恳放牛,别人一天放8个小时,我放10个小时!我要过上牛气冲天的日子!”从被动养猪到主动养牛,席年保的人生实现了“逆袭”。
“贫困户想脱贫,要靠大家搭把手哩。”在郭伟看来,精神上的“富裕”和经济上的脱贫一样重要。
“穷能思变,富起来也不忘乡亲,穷的才有价值,富的也更有意义。”最令郭伟意犹未尽的是,黎掌村正在恢复一个古老村庄应该有的模样,“团结,祥和,有人情味儿,大家伙都愿意为村里人的事出谋划策,尽心尽力。”
记者 段碧蓉 田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