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学校午餐倍儿香!”
“今天有我最爱吃的过油肉!”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学校我老是吃得比家里多……”
深秋的汾西,天高云淡,寒意微袭。10月30日,记者一行走进汾西县僧念小学时,恰好看到了“热气腾腾”的一幕——
时间是中午12时15分,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正享用着香喷喷的营养午餐:过油肉、鸡蛋、土豆片,配主食馒头,每个人的面前还摆了一碗黄澄澄的米汤。值班的副校长赵茂贤正陪着孩子们一起吃饭,他不时询问饭菜味道怎么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
这是汾西县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一个缩影。2012年5月,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落地该县;2016年9月,该县实现了营养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2018年,县教科局设立了“明厨亮灶”总控平台,对各学校食堂进行可视化监督,形成了以“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餐餐有监督”为基本特征的“汾西特色”。
五元钱 大作用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门前刮过……”这首流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歌曲《黄土高坡》对于生长在汾西农村的赵孟锁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年少时,他和同伴为了外出求学,带着水壶、背着干粮,裹挟于黄土和风沙之间,只为了圆祖祖辈辈心中那个“出人头地”的梦想……
2013年,赵孟锁来到勍香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担任校长。那时,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已启动,但仅限于“牛奶+鸡蛋”“面包+火腿肠”式的课间加餐。2016年9月,学校建成崭新的餐厅,课间加餐变成了热乎乎、香喷喷的营养午餐。每餐两菜一汤、荤素搭配,一周内不重样。每天上午最后一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过后,孩子们有序地进入餐厅,读感恩词、开心就餐的情景,成为学校一道动人的风景线。
勍香学校共有930余名学生,来自全镇18个自然村。2012年以前,家住农村的学生有将近三分之一,且多数是留守儿童,其备餐就是馒头和咸菜,根本谈不上营养。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不但彻底解决了这些学生在校就餐的困难,使他们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而且减轻了家长负担,使家长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劳作中。自学校实施营养餐以来,学生入学率明显提高了。
赵孟锁告诉记者,目前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行的是“4+1”运营模式,餐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5元,即在国家财政补助4元的基础上,由县财政补助每生每日1元,基本解决了食堂供餐的成本及运营费用。他们学校略有盈余,就用盈余买了鸡蛋,每天早上发放到学生手中。
据该县教科局局长王建国介绍,汾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将其列为全县重大民生工程,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10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在县教科局设立了学生餐饮管理中心作为管理机构。同时,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师和家长代表为成员的膳食管理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管理。该县还对学校食堂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和改建,截至目前,共投资2300余万元完成了22所学校的食堂建设任务和食堂设施设备配备任务,取得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称赞的良好效果。
吃正餐 更营养
明亮的操作间、新鲜的蔬菜、消过毒的餐具……上午11时,在汾西县凤祥小学餐厅,身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菜单已显示在电子屏上。
凤祥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拥有1100平方米的餐厅及19名工作人员,各类设施设备齐全,卫生防疫制度执行严格,饭菜每日留样。学校成立了家长膳食委员会,家长轮流陪餐。
午餐时间到了,各年级学生由老师带队有序进入4个餐厅就餐。
“哇,今天的菜是土豆片炒肉、炒白菜,都是我爱吃的。”一年级四班的李玲玲高兴地对同伴说。老师为她盛好饭菜后,她便坐在指定座位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李玲玲的妈妈李珍是陪餐家长,在负责监督学校营养餐质量的同时,还为学生做分餐服务。她高兴地说:“学校的营养餐荤素搭配合理,营养价值也高,孩子总说比我做得好吃。”旁边一位妈妈接话说:“可不是嘛,以前孩子总是挑食,现在不挑了,也长结实了!”
凤祥小学校长柏晋英说,为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县里实行了“各校制定周食谱+企业供食材+各校烹饪加工”的自办自管供餐模式。学校的食材全部由汾西县金鸿源餐饮有限公司提供,该公司通过政府招标取得配送服务商资格,现在负责为21所学校和19个教学点的6200余名学生配餐。学生从最初的吃得上、吃得饱逐渐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转变,身高和体重有了明显变化,学习劲头儿更足了。
阳光餐 更安全
从僧念、勍香、凤祥等学校回来,记者一行来到汾西县教科局设立的“明厨亮灶”总控平台,只见餐饮中心主任王明珍正在平台“隔空喊话”:“汾西二中!切黄瓜的厨师没有戴手套,操作不规范!”
“收到!”汾西二中餐厅负责人立即责令厨师改正。
王明珍告诉记者,2018年,汾西县利用“全面改薄”资金投资630余万元建立了“明厨亮灶”总控平台,安装了1186个探头监控系统,为每所学校配备了网络厨房监控系统。平台可对全县28所中小学的厨房操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实时监控,让配餐全过程公开透明,随时接受师生、家长的近距离监督。在具体实施中,他们采取值班值守、实时记录、隔空喊话、现场督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严密监管,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纠正,监督问题学校及当事人及时整改解决。
在“明厨亮灶”工程的基础上,该县进行了专项督查,完善了档案制度,开展了舆论监督,推行了“五个公示”:公示受益学生名册、公示一周食谱、公示每日食材数量价格、公示月财务清单、公示负责人姓名电话。通过一系列措施,打造出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采访中,记者一行还了解到,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该县采取食育结合的方式,用餐前诵读感恩词等方法,不断丰富和拓展“计划”内涵。同时,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堂和讲座,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对学生、家长、教师和供餐人员的育儿、教育、科普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人品食品品品相照,苍生民生生生相联。漫步在汾西县的每一所学校,整洁如画窗明几净的校园和教室、充满时代气息的餐厅、孩子们脸上洋溢的欢乐和自信,让人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给了山区孩子强健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必将助力他们飞得更高更远,飞向美好未来。
记者 景秀红 郭璞 郭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