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之声
郑妤委员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经过多年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落实,我市已基本实现精准定贫,识别贫困度越来越高。然而,“定贫容易,脱贫难”也是目前脱贫攻坚阶段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认为,应该打破信息壁垒,整合各方资源,运用统一的大数据模式,将所有贫困户的“扶贫——脱贫”信息流汇入网络大数据平台,使贫困户自己、周围群众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都能实时清晰地准确掌握相关数据,从而确保扶贫工作在阳光下公开实现全民监督,使百姓权益和国家利益得到双重保护。
我们可以将扶贫工作引入“阳光百姓工程”系统,加强扶贫信息公示平台建设,让贫困户明明白白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记者 安月琦
韩腊丽委员
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号召,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但是,目前我市存在公共场所充电基础设施少、分布密度低等现状,我建议要提早谋划,将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的有关内容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各类建筑工程中,特别是新规划的小区、停车场、道路等,既要科学合理地布局,也要注意提高密度和广度。同时希望能够制定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出台用地和价格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旧小区、单位、大型商场和超市广场的改造力度,充分利用停车场资源,改造建设电动汽车专用停车位及充电基础设施。希望我市能够充分利用智能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充电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促进电动汽车与智能信息的双向互动。 记者 范韶华
焦国栋委员
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的恶意逃费行为导致金融贷款质量下降,影响了全市金融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健康稳定运行。因此,我建议: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贷款的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费金融债务的不法行为。
首先,银行在放款过程中要严格审查企业资质、资产以及信用,同时,银行还应密切监督贷款企业如何使用贷款,加快处置不良贷款,让银行有更多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次,政府应当进一步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提升金融业竞争力。 记者 安月琦
任江波委员
推进“非遗进校园”工作
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在全省名列前茅,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因此,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抓手。
针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我建议市教育局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设立非遗进校园专项基金,选取适合学校发展和适宜学习的非遗项目,邀请或聘用相关传承人进行持续性、常态化教学活动,激发广大师生学习优秀地域文化的热情,让非遗文化能够扎根校园,真正使之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记者 李静
冀林海委员
提升城市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在农村精准扶贫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城市贫困人口。为此,我建议各个社区居委会能够派专人对城市贫困人口进行摸底调研、登记造册,并因户施策、精准管理;民政部门加大对贫困群众救助的力度,针对城市贫困人口实行“三保险、三救助”的扶贫惠民政策;同时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培训,开设建筑工人、医院护工、保育人员、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专业技能培训,优先推荐城市贫困人群就业,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记者 段小婷
赵德华委员
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要创新,人才是关键,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建设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目前,我市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而且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我认为,应该坚持引进与培育并举,积极发展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人才战略性集聚,为创新驱动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建立健全培养、引进、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努力建设一支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记者 安月琦
王全武委员
创新社区公共服务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快速发展,服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暴露出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发现一些社区在办公硬件配置和服务性基础设施的投入上还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为此,我建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基础建设,建立“三社联动”机制,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同时,在我市探索推行“街道中心制”和社区公共服务“整体外包”改革,加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最大限度整合社区内外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资源,推动公共资源向社区下沉,强化服务管理责任,切实增强社区综合服务功能。 记者 李静
亢金马委员
促进我市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目前,我市文化艺术交流市场比较分散,没有能够代表民间文艺爱好者真实水平的专业市场。因此,我建议,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各方力量共同协商,整合文化资源,规划一个能够代表我市文化艺术收藏和交易最高水平的专业市场。同时,完善市场管理机制,明确经营方向,打造对外开放的文艺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我市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记者 郭毅红
冯斌委员
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建设健康中国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卫生健康领域的委员,我建议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进公众对精神健康及精神卫生服务的了解,形成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公安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要联合开展精神残疾社区康复服务活动,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医疗机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基层心理健康服务站要相互合作,为病人提供心理治疗与咨询服务,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从而推动我市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记者 段小婷
王晓晖委员
多举措保护“平水韵”文化遗产
临汾古称平阳,因居于平水之阳而得名。在中国文化史上,中国传统文人持续使用了1000多年的 《平水韵》也因“平水”而得名。它是临汾市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建议成立《平水韵》研究课题组,搜集整理我市“平水韵”历史文化遗迹,发掘探研 “平水韵”历史文化价值;抢救《平水韵》传世版本;着手保护规划古“平水”的源头龙祠暨古河道 ;筹划举办全国性中华诗词“平水杯”大赛,吸引全球中华诗词创作者,为发展高端文化旅游产业助力。 记者 亢亚莉
郭丽丽委员
让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发展
阅读是打造书香社会的现实要求,近年来,读书会、诵读经典等多种形式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为了让阅读更好地融入并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我建议,通过创建阅读平台、营造阅读环境来推动全民阅读不断发展。比如,可以在公共场所、移动交通工具上设立电子阅读器、图书袋;在学校、公园、广场等场所设立共享读书亭;在公交车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等地设立读书栏。 记者 刘静
卫俊剑委员
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工作中我发现,学校的常规考试难度大、内容多,升学竞争压力大以及家长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把成绩作为孩子日常在校学习的评判标准等原因,导致了现阶段中小学生较高的课业负担。
为了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我建议学校应合理规范学生的在校时间,通过科学管理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与此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严禁培训机构的超范围经营。通过多管齐下,为中小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记者 刘静
郝秀琴委员
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更好地倡导居民们适当宣泄情绪、健康理性的生活,建立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经常会接触到多个年龄段的人前来咨询,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或是观念认知问题,或是费用原因,多数心理问题被人们忽略,因此,我建议政府部门可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资金,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 记者 亢亚莉
王燕莉委员
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
近两年,我市比较重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但有些古村落面临着损毁严重、资金匮乏等问题。
为了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我建议结合开展国家第五批传统村落申报工作的契机,对全市传统村落进行一次全面普查,一村一档,彻底摸清“家底”,为全面保护传统村落提供科学依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开发、管理工作,定期研究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问题;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临汾日报》、市广播电视台的导向作用,营造全社会重视传统村落保护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增强人人保护传统村落的自发意识。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