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饼子大军小镇“论剑”创品牌年效益5亿元

2018-05-06 20:42: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小饼子大产业,饼子玩出新花样。4月29日至5月2日,第二届襄汾烧饼大赛在襄汾县荷花小镇晋南民俗美食体验地举行。

    此次大赛以“助力旅发大会·大众美食香飘丁陶”为主题,比赛分为“巨型饼”专门制作和“新奇特”烧饼创意制作两项,让选手通过技能展示、技艺展演、种类研创,继而提高烧饼制作水平,搭建创业者创客空间。

    参赛人员由襄汾县在外从事烧饼制作并有意在临汾、太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创办一号店及县内从事烧饼制作的创业者组成,共18个代表队。

    比赛现场 惊喜不断

    4月29日10时许,由王跃民、杨步花、吴强强三人制作完成的第一个直径一米的烧饼新鲜出炉。有人用“大得出奇,香飘十里”来形容。

    只见金黄的饼面上用黑芝麻组成“中国梦”等字样,喷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据了解,这种“巨型饼”仅面粉就需要30斤,加上水、油、调料,共计45斤,需烘烤一个半小时。

    至5月1日18时,参赛选手共制作出18张直径一米的烧饼参与评比。“巨型饼”制作比赛在一阵阵赞叹声中落下帷幕。

    5月2日,一场“新奇特”创意比赛在观众的期待中拉开帷幕。

    比赛分两轮进行,时间为一小时,参赛团队自带食材,自行制作饼类面食,在完成规定项目老火烧、油酥饼、麻酱饼、烤馍、吉祥饼(灶王饼)五种烧饼制作的基础上,参赛选手们在形状、色泽、口味等方面大胆创新,以此作为加分项目。制作完成后,专家评委综合评分,现场观众参与互动打分,作为附加分。

    经过角逐,综合“巨型饼”比赛分数,来自西贾乡的李强摘得桂冠;新城镇的赵春生和永固乡的刘战胜荣获二等奖;汾城镇的吴彩峰、永固乡的王涛和南辛店乡的王跃民荣获三等奖;其余团队获优秀奖。

    此外,比赛现场还进行了“巨型饼”制作展演和吃饼子比赛、知识竞答,观众方阵热情互动,高潮迭起,精彩不断。

    一等奖获得者李强激动地说:这次比赛,我从其他代表队身上学到了很多,今后我会把襄汾烧饼做得更好,让更多的人都尝到正宗的襄汾‘晋襄酥’烧饼。”

    襄汾烧饼 源远流长

    襄汾烧饼的历史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勤劳朴实的襄汾人就会制作烧饼,并成为日常餐饮的主食之一。

    上世纪90年代,永固乡永固村的几位村民到北京打饼子谋生,收入可观。在他们的带动和政府的倡导下,永固、赵康、汾城、南贾、西贾等乡镇也陆续有人外出打饼子。经过多年发展,遍布全国各地的“饼子大军”逐渐形成,他们凭着祖传的手艺,还有勤劳和信义闯荡各地,立业兴家,不仅传播了“金襄陵、银太平”的厚重历史和人文精神,而且不断改进饼子的食材、技艺,把饼子做成了各地人们都喜欢的方便美食。经过2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目前,该县从事烧饼行业的有15000余人,每年创造经济效益5亿元。

    据了解,2017年,襄汾举办了第一届烧饼创业大赛,注册了“晋襄酥”烧饼商标,成立了烧饼协会,创办了“晋襄酥”烧饼襄汾一号店。该县将以烧饼比赛为契机,全力打造“晋襄酥”劳务品牌,扶持每一个想靠打饼子过上好生活的襄汾人,用祖祖辈辈传承的技艺打开创业之门,积累创业财富,圆梦小康生活。

    记者 亢亚莉 任强 贾景淑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