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早先阴郁氤氲的天空,一度淅淅沥沥散落零星小雨。并不多时,这场不期邂逅的降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微风习习,阳光明媚,碧空如洗。5月24日上午9时,在襄汾县荷花园景区,2018临汾“尧王杯”马拉松赛开始面向参赛选手发放竞赛物品。伴随着首批来自全国各地参赛者的陆续抵达,原本洋溢田园风诗情画意的襄汾荷花小镇顿时变得喧嚣热闹起来。
距离5月27日临汾马拉松正式开跑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当日,记者一行来到本次赛事的核心集散地——荷花小镇。从停车场步行前往荷花小镇的主要通道上,记者看到安保人员已经全部就位高度戒备,为选手提供全天候的安全保障。临近荷花小镇的正门牌楼,一个巨幅“2018临汾‘尧王杯’马拉松赛”领物路线图非常醒目,图上清晰的标注出全程路线、半程路线、迷你路线和不尽相同的赛事包领取方位。
青年志愿者 靓丽风景线
“您好,这边是迷你马拉松参赛包领取处。”记者走进荷花小镇后,随即被眼前一位穿着黄色“临汾马拉松赛事”T恤的小姑娘吸引了目光。
“我们是市体校的学生,身上的黄色T恤代表的是志愿者。”这位年轻的志愿者叫杨艺涵,只有15岁,是市体校初一年级柔道班的学生,她告诉记者,为助力这次马拉松比赛成功举办,市体校共组织了120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发放参赛物资、进行路线指引、比赛后给选手发放补给……“5月23日下午,我们接受了专业的志愿活动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坚守各自的岗位和职责。”杨艺涵说,早上6点多,大家就已经站到了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将服务至比赛结束。
同样来自柔道班的中专二年级学生王海宇只有17岁,却已多次参加我市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活动,最近的一次活动就是本月中旬举行的全国啦啦操联赛,“连续3天的啦啦操比赛结束后,同学们在休息室累倒一大片。”王海宇笑着说,“志愿服务虽然辛苦,却很有意义,是难得的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机会。”
在这次马拉松比赛中,杨艺涵和王海宇以及许多同学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迷你马拉松的参赛者,“迷你马拉松是5000米,对我们来说那就是平常训练前的热身,重在参与,”王海宇很是轻松地说。
采访时,记者随处可见市体校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或微笑引领或搬送物品,将年轻人的阳光、朝气融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此次马拉松比赛的一道风景线。
爱心服务站 景区里的“家”
走进荷花小镇,右边一间装饰别致的房间引起过往人群驻足。红色地毯、白色桌布,桌子上整齐摆放着一次性纸杯、几包抽纸和一些书籍,有人跨门而入时,佩戴着工作牌的工作人员便会笑盈盈上前询问:“你好!这里是爱心服务站,您有什么需要吗?”
说话的是襄汾县总工会的工作人员王盼茹,她告诉记者,这间爱心服务站是由襄汾县团委、妇联和工会共同设立的,目的在于为前来领取参赛包的跑者和广大游客无偿提供饮水、临时休息、手机充电等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营造“回家”的感觉。
爱心服务站二楼是“妈咪小屋”,“除了桌椅之外,我们还放了一张床,如果有小孩困了,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来休息,带小婴儿出来的游客也可以在这进行哺乳。”王盼茹向记者介绍道。
文化大展演 作品诚意足
当好东道主,助力旅发会,喜迎马拉松。
5月24日—27日,为了更好地与2018山西临汾“尧王杯”马拉松同频共振互动共鸣,襄汾县委、县政府在荷花小镇举办了《大美临汾·文化襄汾主题展》。
在帝尧文化展馆,你可以领略陶寺遗址作为帝尧之都、最早中国的源远流长,陶寺观象台作为世界上最古老观象台的厚重积淀;在丁村文化展馆,你可以触碰享有“一村两国保、全国也难找”美誉的丁村遗址和丁村民宅两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汾城古镇展馆,你可以感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被称为“古代县级城市的标本”的汾城古镇之璀璨过往和历史传承;在鼓乐文化展馆,你可以追寻中华文明5000年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鼓文化之豪迈铿锵;在晋作家具展馆,你可以读懂贵为中国古典家具四大流派之一的晋作家具历久弥新之古雅深邃;在农耕文化展馆,你可以追溯中华民族最早形成的农耕文化,以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民风……
除了展品自身的无声魅力,粉墨登场的选段唱腔同样不可或缺。5月24日上午,襄汾文化馆就在荷花小镇中心舞台为游客献上了一场颇有当地特色的文艺演出,精美的舞蹈、悠扬的歌声、气势十足的威风锣鼓……整个荷花园景区顿时热闹了起来。
馆长石萍着一袭素色青衣,带来的一首襄汾地道民歌《梦梦》引得台下掌声连连,“后面还有更好的,退休干部们年龄大心却不老,自编舞蹈《老来俏》精气神十足。”副馆长周鹏一曲柔转清脆的笛子独奏《骏马奔驰保边疆》更是使台下观众受到感染而和着笛声打拍子。周鹏告诉记者,他本来为今天的演出准备了一曲专业笛子独奏,来到现场看到具有农家风情的院子和休闲自得的游客后,当即决定更换曲目。“演奏大家耳熟能详的调子不是更好吗?这个曲目符合此情此景,也更接地气,大家听了身心舒畅。”
记者 王小庚 李卫红 荀丹薇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