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郭凌冰正在对产品加工后表面缺陷检查。
临汾新闻网讯 寒冬时节,记者驱车来到位于临汾经济开发区甘亭工业园区的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步入厂区,“世界华翔”“扬工匠精神、铸卓越产品”“敬业、诚信、务实、高效、安全”等标语格外引人注目。走进生产车间,机械全力运转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各工位人头攒动,生产工作如火如荼。
在所有人中,老工匠郭凌冰是最为特殊的一位。他拥有二十多年的工龄,而且一直坚守在铸造一线,全部经历和经验均来源于实践。可以说,是一名生长在基层、成长在基层、活跃在基层、服务于基层的老员工。在他的回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是2017年9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了他的身边,带来了深切的问候和嘱托——“做世界的华翔”。
那个晚上,郭凌冰彻夜未眠,激动万分。是呀?“做世界的华翔”,作为一个华翔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呢?郭凌冰扪心自问。“专注V法铸造工艺研究与产品研发,每年成功开发百余种产品”是郭凌冰多年来潜心攻关和坚守深耕的真实写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他又开始了对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瞄准欧美高端铸件市场,把华翔业务做到全世界。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牌创效益。”为了这个梦想,郭凌冰每天工作达14个小时左右。
“年产35万吨铸件,产能规模达两亿件机加工件,创造了多个业内第一。”郭凌冰一面介绍着华翔多年来通过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等举措赢得的世界辉煌,一面分析着华翔传统“工匠”文化与现代精益管理思想完美结合的世界经验。2016年12月,在开发林德市场时,德国专家一行来华翔公司审核时,不同意在华翔开发林德产品。他们认为以华翔现有加工设备与能力,不能保证林德产品的装配精度。随后几经协商,终于同意先试开发林德352系列中的一种产品,并要求一次检测与装配成功,方可进入德国市场。林德352系列产品加工要求高:产品四面需加工,结构复杂,加工困难,孔、面、螺纹孔、沉孔加工部位关联度高。
“使用现有数显镗床、钻床加工设备,位置度无法保证,加工工时太长,成本很高。利用CNC加工,投入大且不能全部完成。”针对国际标准,郭凌冰带领他的研发团队攻坚克难,迎难而上,打破思维定式,突破现有工艺,经过10多次的组装和模拟试验后,终于与德方设备圆满接轨,做精做细了林德352系列产品系统的设计、制作、调试工作。从此,华翔与全球同行业中排名第一、在行业中被称为“叉车中的宝马”的德国林德叉车完成了强强联合,进入了欧洲市场。
与德方企业的合作,只是郭凌冰几十年工作经历的一个缩影。利用摇臂钻床和专用分度定位工装系统代替镗床、铣床、CNC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案,是郭凌冰在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前提下,带领团队对加工工艺与设备进行攻关研究后,独立创新出的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杰作。“设计、制作、调试旋转加工系统包含装夹、定位、旋转分度三大部分,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位准确、旋转分度定位四大优点,实现了四面加工一次完成。”这个难关的攻克,对世界车床现代化都有划时代的意义。
“郭师傅不仅技术高超,而且热衷于培养技术骨干,我就是在他的关照下一步一步走上技术岗位的。”华翔集团重工机械公司工程师辛超如是说。“瑞典卡尔玛935.01产品目前采用的是V法铸造工艺生产铸件,V法铸造工艺薄膜密封、真空铸造,受其工艺特点限制,一直只能采取两开箱进行铸造,对形状复杂产品的生产形成制约。”针对这种情况,郭凌冰团队对V法铸造工艺的缺点进行深入研究,大胆突破,提出了产品叠放的工艺方案,采取中部用整体芯子联接代替砂箱产品叠放的工艺方案。
“经过二十多次的艰辛试验,将V法铸造与树脂砂两种铸造工艺实现了有机结合,产品造型由一箱四件变为八件,最终试制成功。”对郭凌冰那次力挽狂澜,辛超至今记忆犹新。如今,单箱产品重量翻了一倍,工艺出品率提高100%,造型成本降低10%。在郭凌冰团队的努力下,华翔小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已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我们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也为世界铸造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模具是我们国家最古老的工艺,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有的技艺必须言传身教才能得到传承。聆听了总理的谆谆教导,郭凌冰觉得肩上有了更神圣的使命。”郭凌冰坚定地说:“一位国家的总理,能和我们这些基层工匠交流,而且还这么专业、在行,体现了总理对传统工艺的器重,我们这些工匠深受鼓舞。我们一定要把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传承下去,把华翔的产品做到更好,做成世界第一!”
记者 范韶华 文/图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