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11年的夏天,翼城县西阎镇学校里书声琅琅。一个扎着马尾辫、面色清秀却满脸倦意的女孩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教室。收拾好书本,起身准备离开时,她恋恋不舍地望了望那个不再属于她的座位……
12岁,张美静和校园生活做了告别。
一双稚嫩的手,撑起摇摇欲坠的家
一出生,小美静就被抱养到翼城县西阎镇堡子村一个特殊的家庭:养父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行动不便;养母患有神经性肌肉萎缩症,并伴有间歇性癫痫,常年卧床;爷爷经营一间小磨坊维持着全家的生计;奶奶操持着一家人的生活,照顾着美静长大。
日子过得苦、过得难,但一家人生性纯良、积极乐观。特别是奶奶,精心打理着家里的一切,辛苦却从不埋怨。日复一日,奶奶于无声处在小美静的心里播下了坚强乐观的种子。
2011年的一个午后,吃过奶奶做的饭,小美静去镇上的学校上学了。三天后,她被邻居接回家,一个残酷的事实摆在她面前——奶奶的一颦一笑被定格在一张黑白照片里。“我离开的时候,奶奶还好好的……”奶奶的去世成为小美静心中永远的痛。
奶奶突然离世,爷爷受不了打击患上了脑梗,再看看没有劳动能力的养父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养母,小美静一时不知所措。12岁,这个年龄或许还不明白守护这样的家庭有多不容易,小美静只知道,奶奶不在了,她要学着奶奶的样子照顾好家人。
于是,便出现了开头辛酸的一幕:为了撑起这个家,正读初一的小美静无奈地离开了校园。当邻居家的孩子还在睡梦中时,小美静已经起床开始生火、做饭;当昔日的同学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时,她正给养母洗脸、擦身;当院子外面传来嬉笑打闹声时,她正站在小板凳上炒菜;当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熄灭灯光时,小美静家里的灯还亮着,一双稚嫩的手还要照顾躺在病床上的3个大人,她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不会做饭就跑到邻居家学,够不着灶台就踩个板凳,摔了、烫了,小美静从没喊过疼。“家里的几亩地是一家人的口粮,地荒了,我们连吃的都没了。”所以,小美静还得学着干农活。播种时,她用家里的小推车一趟趟往地里送种子化肥;收获时,她在地里把小麦扛到推车上运回家,一整袋扛不动,就半袋半袋地扛;晒麦时,遇到雷阵雨,她又一簸箕一簸箕地往家里端;夏收后,她还要复播玉米,扛上高过自己个头的镢头去地里除草……别人家两三天的活,小美静一个人得干十几天,一双小手布满了厚厚的茧子,额头上总是挂着汗珠。
2015年,养父因脑出血去世,看病办丧事花去了家里仅有的积蓄,爷爷不想再拖累小美静,转由生活同样不富裕的小儿子照顾。
实在难过时,小美静也会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看到妈妈,又有了心劲儿。”小美静这样想:妈在家就在。所以悲伤时,她就给养母唱歌,给自己鼓劲儿,也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增添欢乐。
一声“我想上学”的期待,成为县委书记的牵挂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
六个四季更替,张美静承受着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苦难。
她种小麦,让家里有粮吃;种菜,减少家里的生活开支;复播玉米,换来为家人买药治病的钱;每两个小时为养母翻一次身,晚上从没睡过整觉……
张美静的感人故事在当地不胫而走,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孝老爱亲的优秀品格赢得了社会的赞许和尊重。翼城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了向张美静孝老爱亲模范事迹学习的活动,县委宣传部组织了宣讲团进机关社区、到农村学校,大家都被她坚韧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着。
“有人打电话和我说我获奖了,我还有点懵,感觉很突然,不知道怎么回事。”面对荣誉,张美静没有感到兴奋,而是继续操持着家。
2017年1月4日,刚满18周岁的张美静作为翼城县第二届道德模范中年龄最小的获奖者引起了县委书记杨春权的关注。
“你还想上学吗?”
“想!”
张美静想重返校园的期待成为杨春权的牵挂,颁奖晚会结束后,他详细询问了张美静现在的生活状况和收入来源,希望张美静能到县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为自己今后的生活找条出路。他还专门嘱咐教育、民政等部门要对张美静一家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爷爷、妈妈,我可以上学啦!”张美静把这个消息带回家,家里人不信,村里人也不信。第二天,村党支部书记侯过良带她到县教育局见到了县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黄文杰,“你可以带着妈妈一起上学,免费入学。”黄文杰表示,为了让张美静能更好地照顾养母,学校专门在一楼腾出一间宿舍,并为她购置了生活学习用品,希望她能安心学习。
一颗不妥协的心,带着养母去上学
“好不容易回到学校,我很感恩,也很珍惜这个机会。”走出大山,告别了繁重的劳作,张美静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养母的新生活。
早已习惯了地里、家里来回跑的张美静继续奔跑在校园里。早操结束后,她一路跑回宿舍照顾养母起床、上厕所、梳洗,再跑进教室早读。早饭时间,她又跑回宿舍做饭,喂养母吃饭,收拾碗筷,然后再跑回教室上课。课间休息,她还要跑回宿舍,帮养母翻身、喝水,伺候大小便……
张美静的宿舍总是很热闹。休息时,同学们经常帮她一起照顾养母,小小的房间里爱意浓浓。热心的张美静还被大家推选为副班长,同学生病不舒服,她总会做一些清淡的饭菜给同学送过去。“美静给我送吃的,我不忍心收,她硬要放下。”舍管李华瑞说起张美静总是很心疼,“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带着妈妈上学,辛苦着呢。”
在张美静的宿舍楼前,有一个小小的斜坡,这是她入学时,学校为了方便她推轮椅专门改造的。课余时,张美静推着养母晒太阳成为了校园里最美的风景。
明年夏天,张美静将步入高考考场,她的目标是湖南师范大学。两年前,得知了张美静的事迹后,又听说她喜欢唱歌,从事声乐培训的史学峰主动联系到张美静,表示可以免费教她学习声乐。“第一次见面时,她全身都被淋湿了,我才知道她是冒着雨从学校跑过来的。她没有电动车,又舍不得花钱坐公交或打车,内心特别渴望学习,真的很打动我。”史雪峰感慨着,“美静基础比较薄弱,但她很刻苦,而且她不以自己的痛苦博取别人的同情,这很难得。”
如今,张美静除了每天照顾养母以外,还要在校外补习专业课和文化课,但她依然能在繁忙的课业之余把宿舍收拾得井井有条。掀开门帘,养母躺在床上笑意盈盈,屋子里闻不到一丝异味。墙上张贴着一幅花朵盛放的手工画,张美静笑着告诉记者,“是我自己做的,觉得很漂亮,贴墙上让妈妈看看。”
与记者交谈时,张美静的注意力一直在养母身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精心照顾让她和养母有了十足的默契,一个眼神、一声呻吟,张美静就知道养母想喝水还是想换个姿势。扶着养母坐起来,她马上拿来梳子帮养母整理头发。“妈妈虽然病着,但我要让她活得体面。”对此,张美静很执着。
前些天,张美静用自己兼职打工赚的钱买了一对银耳环,送给养母当作生日礼物,两朵精致的小花挂在耳垂上,养母显得愈发有了精神。“没有美静,我活不到今天,这个家也早完了……”这是养母常挂在嘴边的话,对于张美静,她的赞许最有分量。
记者 荀丹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