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礼之文化崛起篇

2019-12-04 09:12: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习近平

即将竣工投入使用的侯马市文体活动中心

  “华夏文明看山西,三晋文化源侯马”。一句美誉道出了晋文化的源远流长。保护、开发和弘扬历史文化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持久的精神动力,是侯马市委、市政府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之一。文化崛起,也因此成为侯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三五”时期“五大兴市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侯马市紧紧围绕弘扬晋国历史文化、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保护开发非遗文化产业、繁荣文艺创作,实施文化崛起战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外景

  保护开发 历史资源

  使古老的晋文化闪耀时代异彩

  侯马是春秋时期晋国晚期的都城所在地,古称“新田”。公元前585年,在晋国中原争霸失利、国内赵氏势力膨胀、公卿矛盾冲突严重、“天降异象”示警、君臣商议迁都之时,大夫韩厥向晋景公提出建议:“新田,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且民从教,十世之利”(《左传·成公六年》)。晋景公欣然接受,遂迁都于此。之后,晋国在此上演了“景公谋霸”“悼公复霸”“魏绛和戎”“虒祁酬唱”“六卿内斗”“黄池失霸”“三家分晋”等一系列荡气回肠的历史剧目,又为韩、赵、魏走上“战国七雄”的舞台拉开了大幕。同时,晋国的农业生产、青铜冶铸、军事外交、民族融合等都发展到最辉煌的顶峰。之后直至三家分晋,晋国在新田共传13世,历时209年,位列诸侯国霸主的时间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孟子·梁惠王上》记载:“晋国,天下莫强焉。”有史学家感叹:“若无内乱三分晋,一统天下未必秦。”

  200余年的建都史,给侯马这座城市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物资源,烙下了深深的晋文化品牌印记。“侯马晋国遗址”1961年3月1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覆盖面积50多平方公里,囊括了古城遗址、铸铜遗址、祭祀遗址、盟誓遗址、墓葬群等,发掘遗迹4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0万余件。其中,“侯马盟书”于1995年被列为新中国成立40年来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晋侯鼎”“空首布币”“晋式青铜器”等重大发现,在考古界享有盛名,成为研究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见证。

  侯马市委、市政府把保护、开发和利用晋文化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来抓。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该市完成了《侯马晋国遗址保护规划》,重新勘探了40余处重点遗址,进行了详细测绘、定位,制定了近期、中期及远期保护措施和方案。先后建成了庙寝遗址公园、铸铜遗址公园和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实施了平望宫殿台基保护工程。目前,《晋国古城遗址公园建设规划》正在起草制定中。

  ——庙寝遗址是晋国宗庙建筑群遗址,面积40余公顷。庙寝遗址公园对遗址夯土外扩垫高,公园夯土台基围栏,刻绘了从“叔虞封唐”到“三家分晋”系列晋国故事。保护、宣传了历史文物,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场所。

  ——侯马铸铜遗址公园,复原了晋国铸铜作坊遗址和铸铜工艺流程,形象展现了选土、和泥、刻范、浇铸等制作陶范和铸造铜器的全过程。

  ——晋国古都博物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分四个展厅陈列晋国历史概况、侯马出土的精品文物600余件,晋文化韵味民间工艺品及字画,令人重回历史、浸染文化。

  2018年12月13日,“侯马盟书文化活动”在古都新田揭幕,这是侯马市委深入推进文化崛起战略、建设文明和谐新侯马的新举措。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字学专家学者40余人齐聚侯马,就“侯马盟书”考古、古文字的回顾与展望、侯马盟书书法研究等内容,举办了专题研讨会议,开展了盟书书法艺术展、侯马盟书原版图片展、盟书书法艺术和古文字辅导讲座等一系列侯马盟书文化活动,把打造盟书文化品牌和晋文化研究推广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研究弘扬晋文化,是为了挖掘和汲取历史文化精神,古为今用,使其焕发新时代的生命力。今年10月19日至21日,2019中华诗词“一带一路”行国际交流项目暨中国飞镖公开赛在侯马市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和港澳台地区的600余名选手及各界嘉宾云集侯马。这项赛事,是古老的晋国投壶活动与现代飞镖运动的完美融合,是一次中华千年传统文化的回归与溯源,更是侯马市传播新时代精神、实施文化崛起战略的整装再出发。

省级非遗项目南上官舞狮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文旅融合健康发展

  侯马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彭真同志的故乡,是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后,乘坐火车北上抗日的上车地。革命战争年代,侯马儿女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老一辈革命家彭真同志,1902年10月12日出生在侯马市垤上村。他在侯马居住生活了19个春秋。17岁考入当时的曲沃县第二高小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彭真被同学们推选为宣传队长,带领学生上街游行,开展禁烟、禁赌、禁缠足、抵制洋货的斗争。1922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后的彭真告别家乡,投身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新中国成立后,彭真同志曾3次回到家乡,并挥笔题词:“团结奋斗,把侯马建设得更好。”2012年,在原彭真故居窑洞的基础上,侯马市又修缮扩建了彭真故居纪念馆,占地面积63.8亩,共设有4个展厅。今年新建成故居文化墙、泥塑群。纪念馆开放以来,每年都有近10万名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里成为省、市、县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课堂、国防教育场馆、法制教育平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底至l0月,八路军总部和3个主力师东渡黄河到达山西,云集侯马古镇,4万名八路军战士,分批次陆续由侯马站乘火车北上,开赴抗日前线。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利用铁路进行的大运兵。

  1937年9月19日,八路军总部到达侯马,群众拿出月饼、红枣等食品,热情慰劳抗日将士。八路军召开“抗日军民誓师大会”,朱德总司令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一致团结,彻底粉碎日寇妄图吞并我国的野心。侯马及周边地区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奔赴前线,投身抗日战场。

  1937年下半年,侯马第一批共产党员产生。同年11月,侯马第一个党支部——程村党支部成立。12月底,中共曲沃三区分委会在侯马成立,并先后组建了7个抗日团体。抗日游击队沿南同蒲线扒铁路、割电线、送情报、惩汉奸,坚持敌后抗日斗争,取得良好效果。新田大地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浸染着无数先辈们的鲜血,传唱着先辈们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侯马市把“文化崛起”作为“五大兴市战略”重要内容之一,深度融合晋国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景点群与特色品牌,推动文旅事业发展。

  夯实文旅融合基础:目前,侯马市文体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已进入尾声,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建成,投资60.5万元采购健身器材42套378件,实现了农村健身路径器材全面更新。浍河生态湿地公园项目启动实施,彭真故居环境整治提升。

  文旅项目建设加快:紫金山、浍河“一山一河”旅游开发进程加快,大地田园综合体、驼峰岭春秋风情园、台骀庙张氏祭祖文化园加紧规划实施。

  文旅活动蓬勃开展:为助力全省旅发大会,侯马市成功举办了元宵节民间社火表演、迎新春健步走等12项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全国艺术名家走进中国手艺小镇·侯马行暨诗书侯马、画说侯马、歌咏侯马”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迎“七一”主题村歌比赛,“梨花奖·我是舞王”大赛,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垤上红色旅游文化活动,台骀庙张氏宗亲祭祖大典等一系列活动相继开展。《中国梦之队龙之舞第一套健身操》全国发布。

  打造游购休闲目的地:新田路地下商业街今年将基本完工,总投资13亿元的上海百联华翔时尚中心、高铁站扩建加快推进……传统商贸市场提档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大,引导全市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让游客游在晋南、住在侯马。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每年送戏送电影下乡1300余场;市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开展了送书进军营、进学校、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市群艺馆开设了舞蹈、合唱、模特、摄影基层文化骨干业务培训班,培训人数达500人,舞蹈队参加“山西省第三届三晋之声合唱比赛”获铜奖。对76个村文化管理员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大型文化活动启动仪式

  文化传承亮点频现

  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侯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侯马市积极挖掘保护整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让古老的艺术瑰宝重新焕发出熠熠光芒。

  目前,侯马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2项,入选国家级项目名录1项,省级名录17项,市级名录37项,县级名录42项;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17人,市级传承人45人,县级传承人54人。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六大类。其中2019年有10项新录入县级非遗项目,7项录入市级非遗名录。

  乔村麒麟采八宝是清代中晚期流传于晋南的民间舞蹈。二百多年来,侯马乔村人代代相传,使这一优秀民间文化瑰宝流传至今。舞蹈由8个少年扮演金童玉女,手持云朵翩翩起舞,分别出现了“天下太平”四个大字。两只麒麟踏云而来、跳跃翻滚,表现着“琴、棋、书、画、博、古、楼、瓶”八宝,表达了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白店秧歌是流传在侯马市白店村的一种民间舞蹈。由舞伞者1人,鼓手1人,击锣者2人,击镲者2人通过跑队形和演唱民歌小调交替进行。常用队形有“之字路”“蒜辫子”“剪子关”等。《观灯调》《恨媒婆》《小扎青》等五个古老曲牌也得以保留,舞蹈动作古朴、韵味独特。

  侯马皮影雕刻盛行于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1973年侯马市皮影戏剧团成立皮影雕刻艺术研究组。以皮影大师廉振华和弟子赵翠莲最为著名。1988年8月成立了侯马市皮影艺术研究室,传承至今。侯马皮影多次赴美国、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深受赞誉。今年9月27日,赵翠莲荣获“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侯马刺绣大师郭美玲的精品创作曾先后荣获山西省首届“三晋巧姐”刺绣类二等奖、第十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两项铜奖;今年9月在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再次荣获2019“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

  侯马非遗传承成就不凡,文艺创作也硕果累累。目前,侯马市文联下辖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12个文艺家协会,有基层会员1700余人、市级会员512人、省级会员153人、国家级会员35人。侯马画院、侯马市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侯马盟书创作基地、黄土地文学社、侯马市舞蹈家协会培训基地等基层社团,活跃在新田文艺沃土上。广大文艺工作者默默耕耘,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一片五彩斑斓的艺术花海。

  文学方面,《硕果飘香》《潘文军文集》(6卷本)《在路上》《金色的憧憬》《追赶阳光》《晋国廉政故事》《晋都新田史》《紫金山传奇》《侯马历史5000年》等一大批作品汇集和个人作品集已经或即将出版。青年作家郭磊(笔名灰狐)的长篇科幻小说《固体海洋》,曾获北京科协蝌蚪五线谱第三届“光年奖”征文亚军、第四届微小说冠军、第五届短篇小说冠军、第四届未来大师奖冠军,2018年9月获第二届晨星·晋康科幻文学奖晋康特别奖,今年10月荣获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金奖和2019年首届中国科幻电影小说类原石奖。

  书法方面,多名书法家荣获“兰亭奖”等重要奖项15次,入展国家级展事30余次。

  美术方面,侯马美术家作品先后入展国家级展事20余次并多次斩获奖项。11件作品入展2019年第十七届山西省美术作品展,占临汾市入展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水浒传》《晋国故事》(10册)等连环画作品产生了较大影响。

  戏剧方面,该市戏剧家协会创作演出的现代蒲剧《樱桃花开》进京展演,唱响国家大剧院;

  音乐方面,近年来创作歌曲50余首,并先后登上侯马春晚等演出舞台,部分优秀节目被临汾市和省级演出采用;

  舞蹈方面,侯马特色舞蹈《白店秧歌》、情景舞剧《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获得山西省文艺汇演二等奖;

  影视方面,民间自拍自导的电视连续剧《暖冬》,在全省产生了强烈反响;电影《山风》荣获“2017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临汾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文艺作品创作优秀奖等;

  摄影方面,4人加入全国摄影家协会,先后有10余人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出并获奖,张跟慧出版的摄影集《姥姥》深受业界好评。

  曲艺方面,小品《带着公婆再婚》荣获第四届中国老年文艺艺术节全国大赛小品类金奖,并与小品《相亲》《柿子熟了》分别获得临汾市2014年、2016年、2018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文字:秦明忠

  图片由侯马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