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枚奖章

2019-12-12 09:00: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身后的大屏上有三枚奖章:一枚是1951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一枚是1953年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还有一枚是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解放奖章。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三枚奖章的主人。他叫高寅甲,山西翼城人。

  1947年,22岁的高寅甲,在翼城县南梁镇程公村一所破旧的土房中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了洛川包围战、洛白公路伏击战、富平攻坚战和兰州战役等10次战役,在与敌人的一次次较量和拼刺中,练就了勇敢顽强的品格。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高寅甲又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朝鲜的作战条件异常艰苦,敌人的飞机时常骚扰,断水断电常有发生,但他和他的战友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打跑豺狼、保家卫国。

  1953年冬日的一个黄昏,高寅甲接到命令,要把一封情报送到50余公里外的上级指挥所。时间紧、任务重,而此时,狂风夹杂着雪片,如刀一般割在脸上。为了情报的安全,只能走小路,陡峭的山崖上布满没膝的积雪,他把情报紧紧缝在贴身的内衣口袋里,时不时用冻僵的手摸一下,生怕有任何闪失。天渐渐暗了下来,肆虐的狂风越来越嚣张。他知道,即使再累自己都不能停下,不然就会冻死,情报就有丢失的危险,而前方大部队就会损失惨重。不行,不能停,不能停……这时,他的左脚开始不听使唤了,原来是鞋子不知何时已经裂开了口子,刺骨的冷、钻心的疼,他两眼一黑,脚下一滑,顺着山崖滚了下去。情报、情报,我要是死了,情报怎么办?情急之下,他伸出几乎冻木了的手,四处乱抓。猛然间,他觉得腰部被坚硬的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等他缓过神来,才发现是被一棵胳膊粗的树挡住了……他都记不起后来是怎样爬着滚着到达指挥所,但他心中始终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保证情报不能有丝毫闪失。

  几个月后,高寅甲作为志愿兵代表回国接受表彰。表彰会后,他和其他战友乘坐一辆卡车,将近驻地,与战友们告别。就在这时,一架敌机突然呼啸而来,高寅甲急忙俯身卧倒,对着前面不远的卡车大喊:“快隐蔽、快隐蔽、快、快……”可是随着几声巨响,卡车顿时被炸飞,淹没在滚滚浓烟之中。前几分钟还谈笑风生的战友一瞬间连同卡车被炸得血肉模糊。眼前的情景,让卧倒在地的高寅甲懵了,他张大嘴巴,眼泪如泉水般喷涌而出。他不敢相信,一车的战友就这样刹那间阴阳两隔!他连忙奔向奄奄一息的战友,紧紧地抱着他们使劲地喊道:“同志同志,快醒醒,快醒醒!”然而,一片寂静无声。有的身首分离,有的五脏裸露,有的肢体不全,有的努力张开嘴想说点什么,却再也没有力气说出来。高寅甲攥着拳头发誓,一定要报仇,为牺牲在战场上的每一位战友,为中国人民永不弯曲的脊梁!

  高寅甲幸运地活了下来,孑然一身的他身上只有这三枚奖章。他说,这些奖章不仅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那些为抗美援朝战争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们。奖章上,有鲜血浸透的荣光,有英勇镌刻的文章,有烈士们对祖国的眷恋,有一名老兵对岁月的珍藏!

  转业后的高寅甲欣然接受组织安排,到电力行业工作,他从不以功臣自居,也从不透露自己的战斗经历,把对党的忠诚化作一种默默耕耘,把一名老兵的情怀融进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恩!

  高寅甲的故事还有很多,像他这样的老兵也还有许多。他们从艰苦卓绝的年代走来,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军人的钢铁信念;他们从枪林弹雨的战斗中走来,把新中国的旗帜高高擎起;他们从命悬一线的时刻走来,在平凡的岗位坚守着不变的初心!从战争走向和平,从青春走向年迈,他们的品格犹如一座红色的灯塔,永远闪耀着奋进不息的精神光华!

  (翼城县委宣传部选送)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