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无私奉献赋予耀眼光环、乐善好施彰显优秀家风、和睦相处引领文明风尚。曲沃县北董乡景明村崔李平的家庭里:母慈子孝、与人为善,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和睦相处、爱国守法,热心公益……一家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家七口、四世同堂,看似平凡而普通的农民家庭,却用无数个常人难以做到的无私奉献、乐善好施、和睦相处的点滴事例,勾勒出一个不平凡的文明家庭形象,诠释了中华民族优秀家风的内在含义,谱写了一曲文明、健康的动人乐章。
古稀之年的崔李平是一名共产党员,从小艰苦朴素的农村成长环境,造就了他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他曾当过民兵、民兵连长、民兵营长,担任过村治保主任、村党支部委员、团县委委员。在这些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崔李平始终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用实际行动感染、影响着家庭的每一位成员。1977年8月1日,在“建军节”实弹演习中,崔李平奋不顾身,将人群中冒着烟的手榴弹拿起投出,保住了在场8人的生命,而自己左肩负伤;1978年冬,在平沟造田中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了村民;2008年汶川地震时,积极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援助灾区;在上世纪60年代带头成立学雷锋小组、“帮战友”小组;40余年间,义务在景明烈士陵园为前来扫墓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学生宣传讲述革命烈士事迹200多场次,受教育学生、群众达数万人次;2006年至2011年,义务担任山林防火员6年,保护着集体山林不受损失。
久而久之,所有家庭成员养成了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良好家风。崔李平的女儿在任尧都区慈善会理事期间,同女婿多次到敬老院、临汾红丝带学校慰问,在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条件下,积极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并于2005年收留了一名孤儿,视如己出,全心全意培养长大。崔李平的长孙在北京卫戍区部队服役期间,多次受到表彰。
“家和万事兴”。这个七口之家,有一个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的生活氛围;有一个充满阳光、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有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良好心态。父母与子女之间孝老爱亲,夫妻之间忠诚恩爱,姐妹之间互帮互助。每遇家庭大事,家庭成员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磋商决定,一致接纳合理建议;从不针锋相对、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数十年来,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因为某件事情破坏家庭和睦氛围,受到了街坊邻里的高度赞扬。
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摆阔气、提倡节约,精打细算、用之有度;精神生活高洁如松,不玩牌赌博、不搞封建迷信、从不违法乱纪,有的只是乐善好施、积极奉献的无限仁爱。这就是崔李平一家日常“平凡”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用“小家大爱”集聚起了文明社会的正能量。
记者 闫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