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四面临风,主要是手冷,帆布手套已经被雪水打湿了。”今年37岁的卫聪聪从事高空作业十余年,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尽量不往下看,只专注于手上的活儿。戴着耳套、脖套,身上不冷。手套不能厚,会影响灵活度。”与他一起作业的32岁的工友张毅盼说:“工作时,要胆大心细,既要考虑施工安全,还要考虑自身安全。”
11月30日,“三下”行动整治现场,寒风打着呼哨,米粒般的雪打在脸上生疼。市区向阳西路天鹅大酒店楼顶脚手架上,两位切割标识字的施工人员正从容淡定地进行作业,但所有看到他们的人却无不为之捏把汗。距地面120多米的空中,普通人往下看一眼就会目眩腿软。
“天鹅大酒店加上楼顶的标识字高120多米,如果用之前的‘巨无霸’起吊机将标识字吊下来,酒店大厅前的地面承重怕是不行。”在现场指挥的市城管局市容支队副支队长陈延军说,“上次用过的大吊车自重加配重达到350吨,酒店有地下停车场,我们担心其支柱承受不了压力,并且,其花岗岩地面也会被压破。”为解决这个难题,市容支队与拆迁公司决定在酒店27层楼顶的露台上搭一个11米高的脚手架,安装一台小型起吊设备,施工人员将标识字切割成小块后,用起吊设备将其运至电梯,通过电梯运至地面。
据陈延军介绍,酒店楼顶有“天鹅大酒店”5个标识字,每个字大小为3.5米见方,仅“天”字的重量就在1吨以上,一个字需要拆一天。标识字表面的反光板属易燃物,切割时很容易冒烟、起火,专门安排两个人切割,1个人负责灭火,两个人操作吊车,6个人负责警戒,时刻注意险情、火情的发生。为了不让工人疲劳操作、寒冷操作,每隔一个小时让施工人员下来休息、保暖,既要施工进度,也要以人为本、确保安全。
记者 韩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