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芝麻岭村:芝麻开花节节高 百姓生活有奔头

2019-09-18 10:14: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现在的芝麻岭村,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村里打架斗殴的现象彻底没了。民心齐了,产业有了,生活有了奔头!”这是9月11日汾西县和平镇芝麻岭村村民秦云珍对记者说的村里新变化。

  芝麻岭村以前是啥模样?干群矛盾尖锐、村民常年上访、三天两头打架、村庄发展迟缓。提起芝麻岭,县、乡里的干部人人摇头,跟芝麻岭的村民打交道太难。

  昔日在县里出了名的“上访村”如何改头换面,变为村民时刻夸赞的“幸福村”?这些都源于芝麻岭村“第一书记”闫华峰。

  闫华峰说,村务的公开、产业的发展,像一缕阳光照进山村,让芝麻岭村从曾经的“灰暗光阴”,走进如今的“耀眼时刻”。

  现在无论村里举办任何活动、有任何决议,一切都是公开透明。

  实干 化解村民矛盾

  4年前的芝麻岭村,因为村民之间的纠纷,村委的办公场所被村民“封闭”,被钢条紧紧缠绕的大门,房屋四周没有院墙、屋里更是没水、没电。这里萧瑟的景象正是当时村里的现状,如“一潭死水”沉寂无望。这是芝麻岭村的往事,也是当时村干部最揪心的事。

  2015年,“第一书记”闫华峰来了,面对村民毫不信任的态度他没逃避。当过兵的他认为,“人心都是肉长的,要真心实意地办事,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这话说起来容易,办起来着实困难。

  闫华峰上任第一件事,处理邻里之间的占路问题。因房前屋后的一条路,村民甲某与乙某(化名)经常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

  这件事是村里最棘手的问题,乡里也曾想尽办法化解,但收效甚微。为此,闫华峰和乡镇包村干部周斌天天前往甲某、乙某家中,给他们讲道理,讲原则,硬生生把矛盾解决。

  占路的问题解决了,村委的大门也敞开了。闫华峰在村委“阵地”上,擦去尘埃、修建围墙、通电供水、粉刷白墙、插上红旗。

  村民矛盾化解,村委也恢复了日常的办公。

  对于村民而言,办成一件事还真说明不了问题,部分村民的公开指责又开始了,这干部下乡驻村也是走形式而已,村委建好了有啥用,处理矛盾谁不会;还有人私下流传,“第一书记”挣着国家的工资,说不定还贪污政府给咱的补贴,“不然怎么会平白无故没日没夜地忙?”

  好好的民生实事,却成了闫华峰和村委班子的糟心事,村干部觉得委屈:为何做得越多,村民反而越不信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相互信任关系也并非一日可以建立。

  多少年,因为不信任,村里有矛盾纠纷,群众不找干部,反而习惯上访。部分村民揪着陈年旧事、邻里矛盾不放,动不动就到县里上访,“一早起来蒸馒头当干粮,不到天黑不回村”,芝麻岭村曾一度成了全县有名的“上访村”。

  日久见人心,闫华峰偏不信这个邪!他坚信,干群僵持的状态迟早改变。

  信任 促进干群和谐

  当时,闫华峰曾在外地学习中得知,好多村子已开始村务公开,芝麻岭村也开始尝试。可仍有村民嗤之以鼻:公开的事儿也能做假,都是干部自己写,是真是假谁知道……

  屡次碰壁后,闫华峰算是看明白了:如何找回信任?村里的大事,做不做、怎么做,都必须由村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一起投票决定并公示。

  “把通村的土路修好!圆了村民多年的梦。”闫华峰撂下话。事实上,多年来从芝麻岭村到郭家庄自然村横着一条狭窄不平的土路,长达一公里,这里车辆难行,走起路来黄土漫天飞,遇到雨天村民压根出不了门。俩村的村民做梦都在想着修路。

  2018年,在闫华峰和村委成员的努力下,由芝麻岭村通往郭家庄的“土路”要修了。修路的建议很快提交到了村里。村党支部先对建议进行集体研究,并形成了初步实施方案。

  “为何要修路”“路修多长多宽”“资金从哪里出”……随后,与项目有关的所有信息,被公布在村里的公告栏以及村民议事群、村民代表群、村“两委”干部群、党员群里,征求全村人的意见。

  “原先村里修路,没有一次不是因为打架而终结的。现在,这条路通了,修路进展如何村民都清楚,这事儿做得好,公平、公开、公正。谁也没唠叨。”村民张国胜道出了自己亲身感受。

  闫华峰说,“干群和谐的最关键的一步:让村民从一开始就有知情权、参与感。”

  那段时间,“给郭家庄村修路”成了村民热议的话题,甚至有村民天天跑到修路现场监督,村干部有没有偷懒。风里雨里,村干部真是俯身实干。这些村民看在眼里,干群的隔阂也在慢慢消解,以往的猜疑,也变成理解和支持。

  当年9月,长1公里的水泥路,通到了郭家庄自然村,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公开透明的村务信息化解了干部和群众的心结,曾经最能闹事、经常上访的芝麻岭村,也成了最积极向上向好的自然村。

  现如今,芝麻岭村大变样。水网改造惠民心,饮水入户全覆盖、吃水不愁有保障;文化广场建起来,欢歌载舞跳起来;路面硬化户户通,“四好公路”正在修;贫困户们再创业,斗志昂扬把赞点……

  发展 迈向幸福生活

  如今,芝麻岭村开村民代表大会,是件非常隆重的事:到会要签到、进场前手机调静音,会场纪律严明人人遵守规则,干啥像啥,开会有开会的样子。这隆重的仪式感换来了村民的责任感,这本应有的知情权换来了群众的支持度,这是闫华峰最想看到的结果。

  他说,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现在村民有了知情权、决定权,就会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人心齐了、矛盾少了,拧成一股绳,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民心齐了,依靠产业实现乡村振兴刻不容缓。

  发展才是硬道理,群众脱贫致富是硬任务。在全村民心齐、风气正、干劲浓的基础上,闫华峰开始了他的又一计划,把村域经济发展摆上议事日程。

  芝麻岭村地处汾西南部,有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他通过深入的调查,多次与县、乡相关人员请教探讨、考察产业项目,同村“两委”座谈,决定在土地资源优势上大做文章。

  他们全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下种植白术100余亩;在原有杨氏养殖专业合作社基础上,2017年新增卫兵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家,目前猪存栏近3000余头。建成玉米、饲料、生猪养殖、销售、沼气池五位一体,及“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带动12户村民加入养猪行业;新建辣椒育苗基地2座,发展辣椒种植200余亩并注册品牌,精细包装,利用网络、超市等途径销售。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村民日子蒸蒸日上。贫困户张建生更依托辣椒种植,让自家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从2017年村里组织学习种植辣椒的那一刻,张建生积极参与其中,他心里明白,政府大力扶持都是为了让贫困户早日摆脱贫困,自己怎能不努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状况。

  每次村里搞种植技术培训,张建生夫妇跑得最快,认真听农业技术人员讲解辣椒栽培技术、施肥要领等。夫妻俩慢慢掌握了除草、浇水、施肥等各个环节技术要领,遇到不明白、不清楚的问题向农业技术人员和有种植经验的行家请教,逐步积累种植经验,慢慢成了种辣椒的行家里手。

  现在,张建生积累了“一箩筐”种辣椒的经验,辣椒啥时候浇水、啥时候施肥、哪个品种喜晒、哪个品种味道够辣……全都印刻在他的脑海里。

  事实上,张建生的脱贫仅是当地村民齐心奋斗的一个缩影。如今的芝麻岭村已然形成独具特色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不仅如此,现在的芝麻岭村还组建了舞蹈队、锣鼓队,并全面开启拼知识、比能力、评模范的奋发劲头,所涌现出的 “好媳妇”“致富能手”“好家庭”等先进典型,正带领村民向幸福生活不断迈进。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