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19年8月,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张亮接受组织安排,赴蒲县山中乡白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其实,自2015年8月以来,他一直奋战在蒲县脱贫攻坚战斗一线,是克城镇连捷山村“第一书记”。
蒲县克城镇连捷山村位于蒲县、汾西、洪洞三县交界处,曾经这里依托煤炭资源,村民或是在煤矿工作,或是经营煤炭运输,或是依托人流量大经营饭店,过着外村人羡慕的生活。煤炭资源整合后,村民的经济收入少了,曾经红火的村子萧条了,连捷山村成了典型的贫困村。
“村里情况复杂,问题多、压力大”“到村里一切工作都得从头做起,许多不懂的还得从头学习和了解”“到了农村,家里老人孩子生个病,可能都赶不回来。”……在许多人提到的顾虑和困难面前,张亮并没有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勇敢地挑起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担。
连捷山村下辖连捷山村、兔儿山村、后家峪村、翟家沟村4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86户9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1户585人,占到总人口的61.8%。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060亩,林地面积2310亩,主要农作物为玉米、大豆。
到连捷山村以后,张亮迅速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与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商量发展大计,进村入户与村民拉家常,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实际,了解困扰村民经济发展的难题,哪户因病致贫,哪户需要种植技术,哪户想发展种植、养殖项目,张亮都一一了解清楚,并做好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张亮做好了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计划。作为“第一书记”,张亮按照党组织要求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在做好“三会一课”、学习培训、主题教育等工作,提高党员素质的同时,结合连捷山村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在主题党日活动上下功夫。在一月一次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坚持“上午学,下午做”,坚持在提高全体党员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党员带头开展村内环境卫生整治、垃圾清理等活动,做到干群同心,形成了良好的脱贫攻坚氛围。为了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聘请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成立了村级矛盾调解会,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并通过“道德银行”,党员参加组织活动“议事评星制”等措施和办法,营造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貌。
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张亮、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连捷山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为了增加群众收入, 张亮协同村“两委”,申请扶贫资金20万元,加大了连翘产业的管护力度,提高连翘收益;争取2万元中药材专用肥,聘请专业管护队负责连翘施肥、整育林坑、割灌等工作,提高连翘种植成效。在一系列措施的有力落实下,连翘如今已成为连捷山村脱贫攻坚的一个主要产业,种植面积近2000亩,大幅提高了群众收入。
2017年,张亮一班人结合当地实际,成立了青贮饲料合作社,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收益,当年分红。2017年全体村民每人分红10元,2018年分红翻了一番,2019年合作社扩大了生产规模,购置了新型青贮机械,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带动了贫困户就业,增加了集体收入。
2018年,为村里争取到67.8万元太阳能路灯的项目,121盏路灯点亮了连捷山村的乡村道路,村民彻底告别了夜里出门没路灯的日子。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张亮与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协商,提高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使原来的100KW发展计划争取到了300KW,2019年5月21日并网发电,截至10月底并网发电16.27万KW,收益5.4万元,预计年底可收益6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年收益可达 10余万元。
连捷山村在提高群众收入的同时,连续举办了3届好人表彰大会,大力弘扬社会正能量。购置了锣鼓、服装,成了锣鼓队,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群众工作无小事。作为“第一书记”,张亮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村民积极协调办理各类实事,农村医保相关手续、慢性病卡等,事无巨细,遇到村民求助的事情,他都积极想方设法帮忙解决,时间长了,村民都把张亮当成了最信赖的贴心人。
付出就有回报,张亮的工作得到了村“两委”干部的认可,也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在2017年度克城镇综合考评中,连捷山村工作突出,在全镇12个村中排名第一。2018年12月,连捷山村实现全部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作为奋战在基层的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在白家庄村,张亮依然信心满满,“虽然我们蒲县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但我知道,脱贫攻坚工作依然在路上,我会不负组织重托,因地制宜,通过鼓励群众进一步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更多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
记者 张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