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汾西县永安镇师家沟村有一支来自太原科技大学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叫李新明,来到师家沟村之前,他是太原科技大学机关党委书记。到汾西近7年,他和队员们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7年来,李新明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为师家沟村的两个自然村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建立“光伏发电站”两座,每个电站每年收入13-15万元;街道硬化5公里;为景区新建520平方米的二层仿古建筑一座;为景区新建了淌水桥一座,引进了娱乐游艺、餐饮等设施;从省发改委争取专项资金25万元,学校配套投资10万元,并通过民间引资70万元,实现了移山改河造地53亩水浇地;引导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发展养殖种植业,目前每年出栏猪800余头、羊300余只、鸡5万余只,玉露香梨种植80余亩;协助配合汾西县住建局、文旅局争取各类古建修缮资金2400余万元……师家沟村因此获得多项荣誉: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临汾市人居环境提升示范村,目前山西省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正在申报当中。
成绩单的背后是李新明一班人的辛勤付出和家人的默默支持。
2016年10月26日,对李新明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
那天是儿子结婚大喜的日子,李新明曾经无数次想过如何给儿子办一场有意义的婚礼,但现实让他非常愧疚。
儿子结婚前,不少亲戚朋友都来帮忙,询问婚礼筹备事宜,但李新明手头的脱贫攻坚工作正在紧要关头,“当时,汾西县委、县政府结合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做出了‘大战100天,没有节假日!’的决定,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我选择了推迟回家。”李新明说,“忙完手头的工作,我请了两天假,10月24日连夜返回太原。亲戚朋友见到我开玩笑说,‘儿子不是亲生的吧,婚期到跟前了才回来’,说得我一脸惭愧。”
10月26日,李新明为儿子办完婚礼的当天,又赶往他坚守了多年的脱贫攻坚“战场”。
“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是我能安心工作的重要原因。”李新明说,“在婚礼上,当主持人说起我回家迟的原因时,儿媳妇一句‘爸,我们理解您,为了扶贫,我们今后还会支持你’,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家人的支持,让李新明更好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他的努力也赢得了师家沟村民的认可和赞扬。
“别人家的红薯一公斤两块钱左右,我家的红薯一公斤四元,还不愁出售。”谈到李新明,师家沟村6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舒六六说,“以前种红薯除了够自己吃,剩下的就都喂羊了,要不是咱的‘干部’提前给我打了预防针,可不敢种这么多。”
在李新明等帮扶人员的鼓励和支持下,舒六六今年种了1.5亩红薯, 收获2500余公斤,按照4元一公斤的收购价,仅红薯一项,舒六六可增收10000元。
不仅是红薯,村里的豆子、 小米、核桃、土蜂蜜、大蒜等都不愁销售。在太原科技大学的支持下,李新明在村里建起了“爱心超市”,村民通过积分兑换等值物品,在太原科技大学内建起了“扶贫超市”,村民种植的小杂粮等产品在扶贫超市销售,既鼓励了村民的劳动积极性,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为了增加群众收入,李新明与村“两委”干部积极协调,完成了旅游景区配套项目:“五坊一库”,即醋坊、面坊、米坊、烤房、油坊、一冷库。该项目不仅增加了景区参观、体验内涵,带动了农产品销售,下一步还将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多项惠民工程实施的背后,倾注着李新明一班人的心血。他的辛勤付出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认可,李新明荣获“省扶贫办三下乡先进个人”“汾西县脱贫攻坚奉献奖”“汾西县优秀驻村工作队长”“汾西县优秀共产党员”“担当作为”先进等荣誉。
“虽然师家沟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知道,成绩背后是无数人的付出和努力。”李新明说,“太原科技大学的领导和师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这让我们在扶贫路上更有信心。”
随着师家沟村各项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师家大院”已成为师家沟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今年“五一”期间,“师家大院”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营业总额突破百万元。周边沿线村民也围绕“师家大院”做起了文章,筹建了农家乐、采摘园、特色庭院休闲区等。李新明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集文物保护、文化旅游、民俗体验、娱乐游艺等于一体的“师家大院”旅游景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参观,成为师家沟村乃至汾西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帮助师家沟村实现乡村振兴。
记者 张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