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19年。回首2018年,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345”战略和“12345”工作思路,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设《盘点2018》栏目,对过去一年我市各领域的发展成就进行报道,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富裕文明绿色幸福美丽新临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敬请关注。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刘静) 2018年7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18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全省有2市和4县成功入选,我市大宁县位列其中。2018年,我市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央试点县为契机,把改革工作作为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不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什么、推进什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大举措,成为试点后将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制度上遏制“小官巨贪”和“微腐败”,让农村的集体资产真正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有利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添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完善现代农业的经营体系。
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改革试点的地区将在成员身份确认、资产折股量化、股权设置管理、收益合理分配、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抵押担保、继承等方面积极探索,争取突破,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整省试点到2020年10月底结束,整市和整县试点到2019年10月底结束。试点单位将探索通过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
截至2018年年底,中央试点县大宁县的84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成员身份确认、清产核资工作并录入国家清产核资系统,50个村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超额完成了试点县年度改革任务;全市共有2455个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完成率达82.9%,共有2500个村完成了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完成率达84.4%,超额完成了省定改革任务。
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我市亮出改革实招,拿出“真金白银”安排改革工作经费。2018年,全市累计投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698.8万元,其中市级安排工作经费35万元,县级安排288.8万元,保证了改革工作的正常进行。
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改革工作。将这项改革纳入到领导干部抓改革台账、“三基建设”和市政府重点工作月报范畴,领导和督促改革工作;全市17个县(市、区)均成立了产权制度改革实体办公室,印发了产权制度改革宣传资料,利用大喇叭、标语、横幅、墙体广告等多种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市、县、乡分别举办了培训会、推进会、观摩会,对各级领导及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工作人员的培训实现了无缝衔接,并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建立了调度通报制度,市产权改革办每半月进行一次改革进展动态统计,每半月通报一次,已累计印发通报10期。通报根据进度直接排队,指出存在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作指导意见。通过通报推动工作,特别是主要领导在通报上签批意见,成为市、县抓改革推动的重要手段之一,起到了较好效果;在推进改革的工作过程中,全市各级都根据工作情况开展了工作督查。市产权改革办公室先后组织了3次大型督导检查活动,即6月份工作启动督查、10月份全面进展督查和12月份后进县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针对性采取措施指导推进改革进程……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市农委经管站作为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牵头部门,指导全市农村改革和经管工作。随着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市农委经管站将对改革完成后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进,认真化解,千方百计推动改革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改革任务。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