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破解城市道路当前拥堵和长远规范管理突出矛盾的生动实践

2019-09-22 08:51:48 来源:临汾新闻网

  猛药去堵 重拳治乱

  ——我市破解城市道路当前拥堵和长远规范管理突出矛盾的生动实践

美丽城市共同维护

上门告知“门前三包”

规范摆放

纠正逆行

  临汾新闻网讯 “最近市区开车好开多了,你看看电动车基本不往机动车道上挤了,交通比以前顺畅多了,路都显得宽了!”出租车司机许键边开车边跟记者聊起来。

  交通秩序的新变化,市民有明显的感受,市区主要街道整齐了、汽车乱停乱放少了、自行车摆放规整了,有车族出门前也要考虑考虑以什么方式出行更好、在大街小巷停车需要兜兜转转找车位、乱停乱放可能要招“麻烦”……良好的道路交通状况和市民的规则意识得益于全市连续两个多月的市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

  这场始于2019年7月5日,为期半年,被定位为史上最严、范围最广、参与最多、投入最大、问责最严、效率最高的城市交通综合整治行动,如何解决市区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的“城市病”?如何破解城市道路当前拥堵和长远规范管理的突出矛盾?与以往交通整治有何不同,将给我市的市区交通状况带来什么变化?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市长工程

  “各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干出实绩,年底交账,力争通过整治,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交通出行红利。”2019年7月5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勇在全市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动员会上的讲话拉开了我市“史上最严”城市交通综合整治的序幕。

  按照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测评系统,对城市建成区交通综合治理、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文明交通守法通行、交通管理专业水平5方面进行摸底自评,排查我市主城区的道路交通问题短板,并在城区范围内确定了10条综合治理“示范路”和一个综合治理“示范区”。

  7月16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董一兵和参与整治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走上街头,实地调研市区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在沿路查看主干道机动车乱停乱放整治工作时,董一兵与街头群众沟通交流,询问对整治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地下停车位闲置、违建占道、超标电动车销售和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等问题;调研巨大路口、畸形路口、瓶颈路段的交通组织工作,并召开了专题座谈会。

  董一兵强调,城市运行“三分建、七分管”,市区交通综合整治要坚持建设和管理相结合,疏堵结合,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对乱停乱放和不文明交通行为“零容忍”,确保彻底改善市区交通秩序。

  市长的话语重心长、掷地有声。“疏导结合”为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彻底改善”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此次交通综合整治的决心。

  7月27日,董一兵调研了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听取河汾一路道路工程、解放西路贯通工程、体育街南延工程等项目情况汇报后指出: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市区快速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全程减少或取消红绿灯,形成市区快速路网体系,让城市道路交通“活起来”。

  两个月来,董一兵3次到一线调研,4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亲自把关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明确提出每月实地调研一次,要求分管副市长每旬协调解决一次存在问题,整治领导组每周一次工作专报,联合执法队伍每天一次工作小结;张勇专门对方案的制定和采取的措施进行针对性调整,6次一线调研市区道路交通。交警支队长高岭和城市管理局局长任俊杰每天都会出现在城市道路整治现场,协商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指挥整治人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担当负责,切实使临汾城区每一名公安交警和辅警以及城市管理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本次整治与以往不同,行动上始终与政府部署保持高度一致。

  民生工程

  “在制订方案的时候,主导一个思路,就是不急功近利,充分考虑城区道路历史遗留问题、规划和建设先天不足问题、老城改造不完善问题、非法占用公共资源问题、配建比例不足问题、管理部门之间相互衔接问题,本着长远发展和短期整治效果相结合的原则,立足短期密切合作整出成效,长远联合执法完善道路功能、升级静态交通设施、提升公共交通优先机制、完备现代化的管理协调理念,借机解决城区道路交通长期积压的各种矛盾。”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王蔚华是制订综合整治方案的主要成员之一,深谙我市市区交通症结所在,“这次共联合了15个成员单位,明确了8项治理目标,破解城市道路当前拥堵和长远规范管理的突出矛盾,应该说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针对老城改造和新建道路功能不全、路网结构不合理、断头路、瓶颈路等问题。加紧城市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系统规划,保障慢行交通的通行空间连续性和舒适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政基础设施科科长张晓介绍:“我局开辟‘绿色通道’, 挖掘用地潜力,抽出4名执法人员参与示范路的综合整治工作,并对规划为停车场而挪作他用问题开展排查摸底,同时,与省厅对接了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用地规划布局,将民生物资的贸易市场用地规划纳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并加强了城市闲置用地清理工作,为交通用地和停车设施提供用地保障。”

  针对主城区机动车动静比例失衡,由静态交通干扰动态交通问题,住建部门启动对建筑配建比例不足、挪作他用等问题实施整治。优化道路网结构,市区最大的断头路解放路贯通滨河东路工程改建方案已由政府审核,滨河路等4条功能不全道路实施人行道改建已由政府招投标。打通中大街南延、西赵路、体育街南延、迎春街南延4条“断头路”工作,体育街南延、迎春街南延道路工程进展顺利,中大街南延、西赵路东段受征地拆迁影响,正在加紧推进;连接东西两城的主干道路河汾一路跨铁路立交桥项目设计方案已基本确定,根据各路口交通拥堵原因分析,他们科学渠化21个路口改造,其中,加强管理或增加交通设施可改善通行能力的路口共9个、拆除部分行道树增加车行道可提高通行能力的路口共3个、不需拆迁进行路口渠化改造的路口共4个、需拆迁后方可进行渠化改造的路口5个,经专题研究和科学设计,拟定渠化改造方案,启动了路口渠化和停车场建设的准备工作。

  “慢行交通系统”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

  王蔚华介绍:“现在我市汽车保有量每年以20%左右的比例增长,在有限的道路面积条件下解决交通拥堵事倍功半,矛盾较大。我们在济南等地学习考察,结合一些大城市及国外的经验,打造慢行交通体系建设是有效之举。”

  当前,我市公交分担率为15.39%,人均公交资源为4.32辆/万人,距《城市交通畅通文明提升计划2017-2020》中要求的20%以上公交分担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对此,此次行动根据城区人口和出行半径分析研判,明确了提升公交分担率的具体措施。当前,推动交通运输局报请政府采购,将新增200辆纯电动公交车实施公开招标,绿色交通将得到优先发展。

  如果说,街道规划和路网密度有其历史欠账和先天不足的因素,那么主城区道路沿街商铺的管理就属于疑难杂症。

  “‘全程无围墙,主路皆商铺,满街是买卖’成为我市主城区一大难题,沿街门店店外经营行为多,屡禁不止,导致商铺门前路段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突出。多达2万辆电动三轮、四轮游街摊贩几乎占据城市各个路口,数量多、范围广,占用有限的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迫使行人及非机动车进入机动车道。”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杨卫红是这次综合治理东片的负责人,两个月来一直奔波在一线,“此次整治以‘门前三包’为着力点,全过程、全天候、全覆盖,治脏、治乱、治差、治堵,实现城市环境的根本改观。”他带领的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早上5点随早市上班,晚上12点后随夜市下班,清理店外经营、乱停乱放、乱拉乱挂、垃圾倾倒等行为,组织执法队员入户深入宣传,对违法停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进行教育劝导。与交警支队组成的200名执法队伍,每天徒步3万步在解放路沿线巡回对交通违法及不文明行为,开展常态化管理,并在不断规范的同时,对涉事当事人进行耐心劝导和教育。

  截至9月18日,此次市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共查获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8026起,涉牌涉证1513起,酒后驾驶614起,机动车违法停车9265起,行人闯红灯269起,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208起,清理拖移临时保管的非机动车2859辆,教育放行2263辆,摆放入位不按指示方向停放的非机动车27207余辆次,市区出动整治人员12000余人次。

  民心工程

  9月14日,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解放路综合“清乱”工作没有停歇,一大早工贸门前就来了十几位等待签字取车的市民,一位陈姓女士说:“这次电动车被暂扣受到了深刻触动,城市道路畅通,人人有责,以后不能再存侥幸心理了,大家的城市大家爱才对!”

  城区主干道路解放路示范街“清乱”以来,违法停车的市民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愿意主动配合“清乱”治堵。

  家住中大街的张女士近日收到一条来自“山西交警”的短信,她说这条信息与以往的违法罚款信息不同,只是提示改正,感觉特别温馨。原来8月29日她带孩子去新华书店时,将车停在了街边人行道,出来时被贴了条,以为这次要被罚款了,心里闷闷不乐好几天,接到信息才知道这次只是提示告知,为了市区交通面貌改善,她愿意配合不乱停车。

  解放路全线道路取消停车泊位以来,对取消停车位期间随意停放的机动车,执法人员采取“先告知,中教育,后处罚”的措施,划定时间段,第一次粘贴温馨提示告知单,第二次批评教育,屡教不改再进行严格处罚,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对立面,缓解了工作矛盾焦点。

  由此,越来越多的市民和组织主动参与到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工作中,从8月20日开始,临汾市志愿联合会好人中国尧都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共计500人,每天都参与本次城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对非机动车逆行、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劝阻,就“开学季”对学生和家长开展宣传教育,对整治成效进行巩固,受到群众的欢迎和综合整治领导组的肯定。

  一位市民拿出手机请执法人员查看他拍摄道路交通警示牌在朋友圈集赞的数量,记者看到,他这条配文“不一样的中秋节”的朋友圈信息,集赞人数达128个。原来,他因为把电动车随意停放在解放路建设银行门前,被执法人员先行登记保存,要求他拍摄一张印有“机动车、非机动车禁止停放、违规拖走”的警示牌照片,发送到自己的朋友圈收集点赞,超过50个就可以领走电动车。

  市市容监察支队副支队长赵春玲说:“这次整治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宣传举措,主导宣传教育先行,为不断提升广大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意识,使综合整治工作更加灵活生动并充满人性化,集赞50个和当街劝返逆行车辆20辆的办法,是这次采取的一种新的宣传途径,方法简单易操作,在教育乱停乱放人员的同时,还能扩大整治宣传面,并逐渐影响教育周围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比罚款效果还要好,群众乐于接受理解并转变为主动支持参与治理了!”

  共建工程

  我市的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已经持续近两个多月,从整个整治过程来看,最突出的还有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市交警支队秩序科科长席岩松介绍:“在城市停车管理中,免费停车政策导致市民出行使用机动车成本低、秩序乱,无法有效引导居民交通出行方式的转变。现在下大力气所做的工作就是让市区形成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所有的车辆,按照秩序要求停放,处罚并不是有效的长效机制,很多时候并不是驾驶员做不好,而是不愿意做,所以让市民提升素质,逐步形成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临汾市第一小学处于交通压力较大的地带,记者看到,若是没有交警执勤,常常会造成加塞、变道、抢过斑马线等乱象,若是有交警执勤,就会有序通行,这不仅仅是交警个人能力问题,更多的市民在面对有无交警执勤时的不同心态,行车如此,停车也是一样,交管部门加大处罚力度,强制规范停车秩序,车辆的停放就会有序。

  杨卫红感慨地说:“群众意识的提高、整治效果的久久为功,还确实需要一个长期坚持治理、宣传教育的过程,治理的目的归根结底是要由强制接受转变为自愿接受、主动维护,重罚之下必有畏者,通过‘全覆盖、零容忍’的严格执法,狠抓陋习,不断强化规则意识,最终实现‘警不在现场,法自在人心’,由此慢慢引导成为一种自觉的文明行为,交通秩序环境就会得到改变!”

  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和行为通过宣传教育、严格执法得到提高和规范,管理者、决策者、执法者为民谋利益的意识也在实践中得到提升和加强。王蔚华说:“以往城市交通治理中的以‘罚’代‘管’、以‘堵’代‘疏’属于不可持续的治理理念和执法模式,已经能适应现代城市交通疏堵保畅的新要求,‘罚’不是目的,如‘罚’改善不了交通状况,就失去了‘罚’的意义,在执法中,我们需要增强政治意识、担当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和宗旨意识,牢记群众观点,执政为民、执法为民,不让乱停乱放,就要设定好可以停的地方,让行人和车辆停有位、行有道,才能做到各行其道,和谐平安!”

  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目前解放路示范区已进入示范巩固期,鼓楼北大街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已经启动,破解城市道路当前拥堵和长远规范管理突出矛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们期待全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的新成就,期盼美丽的临汾人车路与环境更加顺畅和谐。

  记者 卫博


数据链接

  我市主城区人口及驾驶人基本情况

  全市主城区面积54km2,常住人口约98万人,临汾全市机动车驾驶人1036064人,主城区机动车驾驶人34.5万,主城区年均日交通量487万(辆人)次/日,其中年均机动车日交通量37万辆/日,年均非机动车日交通量180万辆/日,年均行人日交通量270万人/日。

  我市车辆保有基本情况

  全市机动车保有量724342辆,临汾市主城区机动车保有量25万,非机动车保有量49万,其中私家车245015辆,出租车1862辆,网约车约2200辆,公交车423辆。私家车占主城区机动车总量的98.0%,非机动车占主城区车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总数)的66.2%,私家车与非机动车构成临汾市主城区居民最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

  我市城区道路基本情况

  全市主城区共有道路230条,总里程245.93km,路网密度4.55km/km2。其中主干道15条,长度128.05km,次干道63条,长度58.06km,支路135条,长度50.77km,桥梁17座,长度26.43km。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比例为1∶0.5∶0.4,支路仅占道路总长度的20.64%,对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中关于中等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比例为1∶1.2∶3的规划指标,临汾市主城区道路比例严重失衡,路网结构畸形。

资料图

  城市道路面积728.33万m2,人均道路面积7.43m2/人,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中的要求应达到10m2/人以上为宜,机动车道面积420.83万m2,车均道路面积为16.83m2/车。非机动车道面积116.47万m2,非机动车道占道路总面积的16.0%,其中次干路、支路非机动车道面积仅占次干路、支路总面积的7.6%,非机动车道路通行空间严重不足。

  在主城区245.93km的道路中,配有中心隔离护栏的道路只有22.95km,占道路总长度的9.3%;配有机非隔离护栏的道路仅有2.43km,占道路总长度的1.0%。道路交通隔离设施严重短缺,导致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不能各行其道,车辆随意掉头、停放、逆行等现象普遍发生。

  我市市区与相邻城市相关数据之比较

  在我省11个地市中,临汾市人口基数仅次于运城,位据全省第二,机动车保有量仅次于太原、运城,位据全省第三。人口基数大、机动车数量多,交通状况十分复杂。现结合我市实际与太原、大同、运城、晋城、晋中、阳泉6个地级市主城区交通相关数据比较分析,可发现存在以下短板:

  山西省11个地市汽车保有量-驾驶人数量对比图

资料图

  1.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我市主城区路网密度低,距《城市交通畅通文明提升计划2017-2020》中要求8km/km2差距较大,较同级别城市低30%左右,支路比例、信号灯控路口比例也均处于低位。

  2.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方面,我市公交分担率15.39%,人均公交资源(每万人拥有的公交车数量)为4.32辆/万人。公交服务能力较弱,距《城市交通畅通文明提升计划2017-2020》中要求的20%以上公交分担率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人均公交资源仅为阳泉市区的27%,太原市区的44.3%。

  3.停车设施供给方面,主城区停车泊位供给率0.29,年新增停车位供给率0.11,均明显低于《城市交通畅通文明提升计划2017-2020》中1.1∶1的要求,停车供需严重失衡。


资料图

  照片由记者苏亚兵 闫锐鹏 提供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