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李永峰:韶华四十载 峥嵘“税”月情

2019-10-21 09:16: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1980年,李永峰成为一名税务工作者,在当时的永和县桑壁税务所从事税收征管、税收会计工作,如今的他已是国家税务总局临汾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局长。

  李永峰说:“父亲是一名老税务工作者,我从小就是听着他的税务故事长大的,所以对税务工作一点都不陌生。当时山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我们日常征收管理的主要是工商税(临时经营)、屠宰税、牲畜交易税,每次征收税款从几分钱到几元钱。”当时在税务所,出门工作全靠腿,随身携带的背包中装有一支圆珠笔、一本税票、一本征收底册、足够的粮票和餐费。下乡征收一次少则10天、多则20天。有时步行几十里地,走乡串户好几天,只能收到几毛钱税款。

  “有时听说一个村有人雇工挖窑洞,等翻山越岭过去,天黑了,提供劳务的人也离开了,劳务费的税款收不上,还得留宿在村民家中。”李永峰说。

  “记得上中学时,有一天傍晚,税务所的工作人员告知父亲,他们获取到一个消息,有一伙外地商贩来当地买了一批牛、驴没有缴税。父亲当时是该税务所负责人,为追回这笔税款,带人连夜徒步追了一夜,才在邻县追上那些外地商贩收回税款。”李永峰说,工作之后,他也遇到过许多困难,但每次只要想起父辈们的经历,就感觉自己的苦不算什么。

  李永峰至今还记得第一天上班,老所长亲切关怀的话语:“娃子!会打算盘吗?干税务这一行,不会打算盘可不行啊!收税、记账、报表,样样工作都离不开算盘。”那时,每到月末,老所长都会与李永峰在油灯下整理一张张、一叠叠税票,耳听算盘“噼哩啪啦”响,眼见算珠“上下飞舞”忙,直到雄鸡高唱天破晓,一个月的工作成果才能登记到账簿中,跃然于报表上。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使用算盘的年代,作为一名税务工作者,算盘曾是我们最重要的‘武器’。”李永峰说,多少次的回忆里,算盘珠子的拨动声依然在耳边回响,至今他的家中还保存着曾用过的算盘。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逐步替代了算盘。

  1986年夏天,经历了农村税务所的洗礼和组织委派到省城学习深造后,李永峰接到学习计算机操作方法的任务。记得计算机装配好的当天,很多同事挤在一起远远地看,连摸都不敢摸。很多同事问李永峰,“计算机究竟有啥用?”

  计算机究竟有啥用?这个问题放在当下,连三岁的孩子都知道,可在当时,真没人知道。“通过近5个月的努力,第一次用计算机汇总了全地区税收计会统报表。”李永峰说,当同事们看着计算机用极短的时间,就把纸质报表上的各项数据汇总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且报表整齐、明细清楚,就都明白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税收统计工作中计算机终究会替代算盘。

  岁月向晚,青春不在,曾经意气风发的李永峰已经57岁了。如今,整洁的办公室中早已没有了算盘珠滚动的“噼里啪啦”声,取而代之的是键盘敲动的“滴滴答答”声。40年青春韶华尽逝,李永峰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税务事业,从基层税务所的税收专管员,到地市级税务机关的中层领导岗位,他始终把工作责任牢记心间。

  从基层岗位一步步走来,李永峰一直为自己所热爱的税务工作倾尽所有,为税务事业奉献自己的点滴力量。李永峰说:“我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代税务工作者,用自己的双腿跑出了税收工作的成绩,用算盘珠子拨出了税收收入的每一个数字;我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代税务工作者,是改革奋进的一代、是勇于担当的一代。希望我们税务工作的下一代能够牢记前辈走过的税务路,继往开来,为祖国昌盛、民族复兴、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