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伊大地焕生机 群策群力谱新篇

2019-10-31 08:59: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七十年砥砺奋进,七十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勤劳智慧的蒲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富饶的蒲伊大地展现出勃勃生机。

  翻开历史画卷,一组组数字记录着蒲县的沧桑巨变。统计数据显示,194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有224万元,至2018年达到96.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20倍,年均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73倍,年均增长11.1%。总体来看,全县国民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这是一幅备受瞩目的“产业版图”——

  农业兴,则百业兴。70年来,蒲县农村经济总量大幅跃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263万元跃升到2018年的4.76亿元,年均增长7.7%。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种植业所占比重下降的同期,牧业所占比重则由11.03%上升到25.4%。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产。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全县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1090吨增加到2018年的103045.8吨,年均增速达3.2%。

  工业兴,则经济兴。70年来,蒲县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0.0019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137.3亿元,年均增长17.3%。2018年,原煤产量1209万吨,比1949年增长2325倍;发电量6939万千瓦时,比1957年增长27756倍。与此同时,企业效益显著提升。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6.8亿元。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蒲县经济结构主要以自给自足的农业为主,工业基础极其落后。时至今日,这一局面出现了可喜变化,全县经济结构得到较大改善,产业结构渐趋合理,已由1949年的89.3∶7.1∶3.6演变为2018年的2.2∶83.0∶14.8。其中,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2018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14.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16957倍,年均增长14.9%,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逐步凸显。现代服务业步伐加快。2018年,全县金融业、房地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108万元、4444万元。

  1949年到1978年近30年间,蒲县累计投资不足3125万元,基础设施相当薄弱,工业投入严重不足,社会事业欠账多,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蒲县利用有限的财力和资金逐渐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特别是近年来,当地抢抓机遇,依托资源优势,投资力度空前加大,蒲伊广场、昕水家园、翠屏花园、蒲伊花园、集中供热工程、临大公路蒲县段一级路、荆嘉公路、新建县医院、新建县宾馆、蒲县文化宫、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新建高中、锦绣大道、旧城改造等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统计显示,从1955年到2018年全县投资总额161931万元,年均增长18.9%,其中,2018年比1978年的340万元增长476倍,年均增长16.7%。

  这是一份令人惊叹的民生成绩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蒲县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早在195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有24万元。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县财政收入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其中,1983年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2018年达到271701万元,是1952年的11320.87倍。

  收入的迅速增加提高了全县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统计显示,2018年,该县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3415.42元增加到了2771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958年的30元提高到了9222元。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51年0.7万元增加到605426万元,年均增长22.6%。

  改革开放前,全县消费品市场表现为商品极度匮乏、品种单一。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县内商品丰富、品种多样,日益满足了人民群众生活需要。201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75.2万元,比1949年的36万元增长2507倍,年均增长11.8%。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蒲县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调动了当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农民生活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精准扶贫政策扎实推进,该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年退出7个贫困村、脱贫3178人,由此全县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从18933人减至43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53%,顺利完成了贫困县“摘帽”评估工作。如今,《蒲县扶贫之歌》唱响三晋大地,“蒲子好人”“乔乡好人”“黎掌好人”县乡村三级道德品牌成功打造,“道德银行”成为全省扶贫扶智典型模式,被列入全省《关于深化扶贫扶志促进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

  回顾过去的70年,蒲县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49年,全县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37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22.3%。2018年,全县小学在校学生70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在校学生3189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70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504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使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猛。县域医院从1952年的1个增加到2018年的23个,医生从1951年的两人增加到2018年的866人,床位从1952年的5张增加到2018年的470张。县内先后建成蒲县段云书艺馆、蒲县文化宫等高标准的文化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春华秋实继往开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组组展示70年来辉煌成就的鲜活数字,被定格在了蒲县发展进程中,已成为激励全县干部群众奋勇前行、不断谱写新时代发展篇章的精神动力。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襄汾:丁陶沃野展新颜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