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让疾控工作者从幕后走上前台。
采样、送检、流调……危急时刻,他们一次次与病毒近距离接触;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疫情当前,他们用专业专注的职业操守为我市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1月20日,市疾控中心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领导组,下设疫情应对办公室、专家组和专业技术组等,全员24小时待岗,衣不卸甲,闻令而动。同时,各县(市、区)疾控中心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为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筑起层层保护屏障。
自领导组成立以来,每天下午五点半,在市疾控中心三楼会议室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工作组会议上,各工作组组长都要轮流汇报当天工作情况,对疫情防控形成综合研判和合理化建议后再上报。
“我们要承担起疾控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同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市疾控中心主任、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张重辉在一次次会议上强调,又一次次叮嘱,“严格做好三级个人防护,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去保护更多的人。”
“功不在我,战‘疫’有我”
1月25日凌晨,经过近5个小时的紧张实验操作,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工作人员杨欢和郭子阳走出实验室,将一份检测报告交到了张重辉手中:样品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这是我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
1月24日晚8点多,除夕之夜,接到检测任务后,杨欢进入实验室。与此同时,该科室其他成员也都接到了返岗通知。杨欢的搭档、23岁的郭子阳当晚就从运城返回临汾,凌晨一点半进了实验室。
大年初一一大早,已经回到老家晋中市昔阳县过年的吴念颖,由父亲开车把她送到了阳泉动车站;赵楠从忻州市拼车到了太原,又从太原坐动车回到了临汾……
市疾控中心承担着我市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检测工作,样本当日清零,不论送来多晚都要出结果,这是检测工作的硬性要求。从大年初一开始,检验科的6名工作人员每日全负荷工作,采样、送样、检测,每天都要和病毒“打交道”。
2月22日,市疾控中心接到对我市部分公安监管场所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的任务。26日一大早,郭子阳与赵楠带上前一天准备好的防护用品、检测用品前往蒲县看守所,“这次采样是通过鼻拭子进入鼻腔在鼻咽黏膜上捻转提取样本,为防止对方因为不适出现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我们要侧立在其身旁。”郭子阳坦言,采样是医护人员暴露的险要环节之一,既要避免采样人员感染,又要增加合格采样,这是对采样人员学习和实战能力的综合考量。
事实上,从1月初开始,杨欢就带领他的团队一直在不间断地参加国家、省疾控中心组织的视频学习和培训。2019年10月,杨欢作为单位的骨干人才被派往上海,参加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的常见和新发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进程和检测技术培训班,为打赢这场战“疫”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截至3月18日,市疾控中心共完成55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功不在我,战‘疫’有我,我们一定会与病毒抗争到底。”杨欢话语里的坚定直抵人心。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战场”
1月25日18时至1月26日1时,工作内容:乡宁疑似病例网络报告,密切排查,流调报告撰写。工作产出:潘某的个案调查。
1月30日8时至21时50分,工作内容:中国疾控中心视频培训,疑似病例调查。工作产出:疑似病例流调报告。2月6日8时至21时,工作内容:吉县流调,采集样品,写流调报告。工作产出:流调报告。
…………
从1月24日开始,尹保行的每日工作安排都精确详尽地记录在册,他是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科科长,也是该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与流调组组长。
开展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汇总分析疫情应对工作监测资料及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的上报资料、指导疫情处置……这些都是应急处置与流调组的职责所在。其中,流行病学调查(以下简称流调)要从患者的行动轨迹中抽丝剥茧,查找感染源头。
“疾控的流调队是‘先锋队’,也是‘敢死队’,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尹保行进一步向记者解释,“由于新冠肺炎病毒在潜伏期就开始传播,所以尽快找到感染者和与其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措施,是防止疾病蔓延扩散的关键。”梳理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生活片段,依据蛛丝马迹查找传染的源头和关联,流调队员像侦探般,用自身扎实的流行病学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现场调查经验,将一个个看似毫不相干的片段,串联成一条条紧密相连的链条,为我市疫情“内防扩散”总结了宝贵经验。
1月25日,我市检测出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调组走进患者家中,对其多日行踪、密切接触者等展开全面调查。
2月5日,我市发现第二例新冠肺炎病例。流调组又多次前往现场流调。“流调风险大,在与群众接触中更要做好宣传、解释、引导工作。”尹保行记得,在到我市第二例确诊患者马某家中流调时,他的父母一直担心孩子的身体状况,无心接受调查。尹保行当即掏出手机,与马某视频连线。“爸妈,我已经退烧了,身体感觉舒服多了,你们放心,好好配合疾控人员的调查。”马某的话让父母吃了定心丸,也让尹保行的流调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尹保行的手机号录入了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疫情发生以来,每当系统有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报告,他的手机都会立即收到一条提示短信。从接收到信息开始,疫情应急处置与流调组的工作人员便需要在两小时内完成对病例报告的县、市、省三级审核,而我市的几例疑似病例报告都发生在晚上。
记者随意翻看疫情应急处置与流调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记录表,精确到时到分的记录足以佐证他们从深夜到天明的坚守。
“疫情面前,每个疾控人都是战士”
加强社区管理、对武汉返临人员开展核酸检测、非发热门诊不能接诊发热病人、药店不能出售退烧及止咳类药物……自1月22日以来,风险评估组给出了一个个可操作、有针对性的防控建议,对我市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有力的决策依据。
疫情发生以来,风险评估组组员们每天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对全国、全省和我市前一天的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分析,综合研判后进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最终提出合理化防控建议,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史临爱是风险评估组组长,作为一名在传染病防控领域战斗30年的老兵,撰写传染病疫情分析报告是她的拿手本领。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她开动脑筋,在撰写疫情分析报告时制作了疾病发生特点彩色动态图,能直观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非典疫情过后她被授予了山西省“抗击非典个人二等功”。
在新冠肺炎疫情分析报告中,她将纷繁复杂的数字转化为直观明了的图谱,让外行看得懂,供专家作参考。
在史临爱看来,把自己的所学所能传授出去,让更多的年轻人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发挥好传帮带作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月22日,市疾控中心90后小伙迟肴栓前往湖北省潜江市支援当地疾控部门开展疫情分析评估和研判工作。临走前,史临爱叮嘱他:“小迟,到了当地工作后,一定要把当天的工作整理记录下来。”
在潜江,在众多前辈面前,迟肴栓称自己只是一名防疫“新兵”。他所承担的每日疫情分析工作需要的数据要截止到当日24时才能全部收集回来,每天熬夜加班已是常态。但不论每天工作多晚,一份“新兵日记”总会及时发送到史临爱的微信上。
截至3月20日,风险评估组共撰写风险评估报告59份、疫情分析研判3篇。
为确保3月25日高三学生安全复课,市疾控中心成立了驻校指导组,选派了20名专业人员驻校开展疫情防控指导。自3月16日起,张重辉带领驻校指导员对市区学校的高三复学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现场评估指导,根据基本情况、组织管理、疫情报告、场所管理、物资储备、卫生管理和宣传教育7大类33项具体要求,提出了有针对性、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指导建议。
时刻准备着,时刻战斗着。疫情不退,疾控人的战“疫”斗志不减,一心“移”“疫”的决心愈加坚定。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