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永乐乡“三零”单位创建纪实

2020-11-20 08:46: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每逢周一开学和周末放假,古县公安局永乐派出所的辅警刘书健都会来到永乐希望小学门口执勤,为上下学的学生疏导交通,确保学生安全;

  今年夏季雨水多,永乐乡金家洼村村道有一处下沉,形成交通安全隐患。网格员发现后及时上报、设立警示牌,乡政府、县交通运输局接报后迅速修复,确保了交通安全和畅通;

  ……

  自“三零”单位创建以来,古县永乐乡党委、政府以实现“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和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围绕“三零”单位创建三年规划和指标要求,探索形成一套有效工作机制,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变“上访”为“下访” 让群众更顺心

  “基层社会治理千头万绪,归根到底要靠党建这根‘绣花针’。”古县永乐乡党委书记高勇强介绍,今年以来,该乡以党建为统领,从治理末端、矛盾源头抓起,在广度上“做加法”,在深度上“做乘法”,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实现“三零”单位、农村(社区)创建目标。

  “今年1月到现在,全乡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永乐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贺神建告诉记者,全乡分类分级建立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三本台账”。台账中详细记录了每起矛盾、隐患的简明情况,网格员、调解员及包联领导和整治化解进展情况等信息。截至目前,排查预防和调处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围绕“零事故”,排查解决各类矛盾风险和公共安全隐患100余个。围绕“零案件”,落实“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乡社会治安案件同比下降10%。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在乡村,做好服务是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前提。”高勇强说,乡党委、政府组织乡机关干部、村“两委”主干、网格员80余人开展专题培训,引导领导干部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变走访为入户、变“群众访累”为“干部跑腿”、变后台办理为开门受理,真正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今年永乐乡尧峪村因在村里施工过程中水管破裂把村民张某家房子地基浸泡,双方在赔偿问题上产生纠纷。为尽快化解矛盾,乡党委书记、乡长、包村干部、网格员、调解员等先后多次去张某家中协调解决,最终给予张某3万元赔偿。“没想到老百姓遇到难事,乡党委书记和乡长来到家里为我们调解,反映的问题这么快就得到了解决。”拿到赔偿款后的张某说。

  人在“格”中走 事在“格”中办

  “要想及时化解矛盾,首先要知道存在哪些矛盾或者隐患,做到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永乐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梁文凯告诉记者,永乐乡在“三零”单位创建工作构建起“1+7+X”红袖章人员模式。通过科学划分网格,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活动,完善了网格员、巡逻员、护林员、计生员、组织员、村级监督信息员、专职保安等群防群治队伍。充分调动志愿者、法律服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多种社会力量,搭建队伍,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辖区各类“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等线索。

  “每个矛盾纠纷调解的过程就是一次最好的普法。”梁文凯说,“三零”单位创建工作启动后,永乐乡结合实际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针对加油站、护林防火、地质灾害等进行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每周五该乡便民服务中心都有法律顾问或者有法律工作经验的专职调解员值班,现场接受咨询、现场普法、现场调解,确保简单问题立马解决,疑难问题告知来访者解决流程。据介绍,全乡8个村和14个站所先后下发了全乡“三零”单位创建实施方案,成立了“三零”单位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格局。针对309国道沿线村,采取了“党建+治理”全科网格模式,各村分片分区管理,明确网格长,制定完善16项全科网格事务清单,推动党建工作、“三零”单位创建与村里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在历史文化厚重的尧峪村从弘扬传统文化,实施“党建+三治融合”模式,将德治、自治、法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通乡村治理“最后一公里”。对村级事务多、人口多的朱家窑村,将党建和民主议事相结合,“三重一大”定期上报和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实施,确保了村级各项事务及时公开。

  深化产业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

  围绕“抓党建、促脱贫、创‘三零’、优环境”的目标,永乐乡深化特色产业发展,实行“党建引领+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6+”发展模式。今年全乡发展中药材4580余亩,带动周边10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通过村集体土地和集体资金参与、贫困户光伏收益分红入股的方式,建造4座蔬菜大棚,持续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夯实产业发展的基层引擎,巩固基层党建基础。同时,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任务,双泉村、红林村和金寨村积极申报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着力借助本地资源优势、企业优势和地域优势,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挖掘“三资”效益,盘活闲置资产资源,永乐、草峪等村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房屋等资源,采取对外承包、租赁等方式,村集体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三零”单位创建为永乐乡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引来了古县古树生态农业公司、厚润堂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投资发展中药材产业。据了解,今年以来,全乡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发展达1.3万亩,是去年的2.8倍,形成了6个药材千亩集中连片区,有力地带动了群众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 白洁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