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再过两个月,猪就能出栏了,养猪还真是个有‘味道’的活儿。”8月3日,临近中午,襄汾县古城镇关村村民郭俊生兴高采烈地走进家门。
今年50岁的郭俊生养猪已经有16个年头。前些年,一提到猪要出栏了,他就发愁。“饲料、疫苗都要花钱,每到出栏前几个月,这手头就没有活钱了,得问人开口借钱,得去银行贷款。”
原先尝过“囊中羞涩”苦的郭俊生直夸现在的日子好,“现在一点儿也不担心钱的问题。有人送‘贷’上门,点开手机就能贷款,随用随取。咱的小康梦有了底气、更有了奔头。”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临汾市中支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百县千村”示范工程指引下,在全市推行“整村授信”普惠金融工程。
“‘整村授信’就是以‘村’为单位,进行全村的建信、授信、用信工作。这是件好事,它不仅能破解‘三农’贷款难题、解决农户资金需求,还可以探索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机制。”在人民银行临汾市中支党委委员、副行长郭保荣看来,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离不开良好的信用环境,“整村授信”能够更好地促进农村信用环境和金融服务的提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燃起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
截至7月末,“整村授信”工作已覆盖全市76%的行政村,授信265.96亿元,用信9.03万户,金额达161.01亿元。
“通过整合全县医保、社保权威大数据和社会化第三方数据健全信用信息数据平台,从全县12.59万户农户中精准筛选出7.25万‘白名单’客户。以此数据为基础,在每个行政村进行严格选拔,选出3名固定评调人员,再加1名专业的金融顾问一同进行‘背靠背评调’。”襄汾农商银行副行长孙凯介绍,评调人员依托完备的信用数据平台在“互不见面、互不知晓”的原则下对每户农户开展独立评议,最终形成预授信名单,“解决了能不能贷,入户调查要解决能贷多少的问题。”
截至目前,襄汾农商银行对襄汾全县242个行政村已累计授信6727户。
“6727户”,就是至少“6727次”的入户服务。“‘背靠背评调’通过的客户,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入户走访,为符合条件的客户办理贷款。”襄汾农商银行古城支行关村金融服务站客户经理李超表示,入户也要讲方法,“进门就说家乡话”的方法直接又有效,“咱就是襄汾人,家乡话能一下子拉近彼此的距离。‘整村授信’的成果需要我们的后续服务来落地生根,我们一定要把‘整村授信’的阳光散播到千家万户,帮助更多的农户实现梦想、奔向小康。”
记者 刘静